医生劝诫:老年人过了70岁,宁可睡到中午起床,也别早起做这3事

发布时间:2025-03-18 17:00  浏览量:5

“啥?医生,我每天早起锻炼,这习惯都保持几十年了,您咋说不行呢?”李大爷一听医生的话,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的手不自觉地紧紧握住拐杖,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要从医生那里得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在医院的诊室里,李大爷正和张医生激烈“探讨”着早起的问题。李大爷今年72岁,身子骨一直还算硬朗,他向来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很是自信,每天天刚蒙蒙亮,大概六点左右,就准时出门,前往小区附近的公园晨练。他觉得早起锻炼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让自己一天都精神抖擞。

张医生见状,赶忙起身,走到李大爷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先坐下,语气十分温和地说道:“李大爷,您先别着急,听我慢慢给您讲。您这锻炼的习惯本身是好的,但是您得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啊。人一旦过了70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大不如前了,就像一辆开了多年的老车,零部件都有些老化了,得更加小心呵护才行。”

一、清晨锻炼风险多

就拿早起晨练来说,很多老人都和李大爷一样,觉得早晨空气清新,是锻炼的好时机。李大爷通常到了公园,先是慢悠悠地走上几圈,活动活动筋骨,接着就开始打太极,一招一式,看着还挺有范儿。可张医生却一脸严肃地指出,**70岁之后,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都大幅下降。早晨这段时间,气温普遍偏低,血管遇冷会收缩,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尤其是清晨5点到9点之间,堪称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在这个时间段外出锻炼,无疑是给身体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心梗、中风等危险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张医生进一步解释道:“李大爷,您想想,早晨天气冷,血管收缩后变窄,而您锻炼时心跳又会加快,这一缩一快,就好像给血管施加了双重压力。而且早上血液黏稠度比较高,这就好比河道里的水流变得缓慢又浑浊,很容易堵塞。万一真出了什么事,早晨公园里人相对较少,很难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助。”李大爷听着,原本紧绷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似乎在想象那种危险的场景。

二、空腹服药伤肠胃

李大爷除了有早起锻炼的习惯,还有个习惯也引起了张医生的注意。李大爷患有高血压,每天早上一起床,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桌上的一大杯水,将医生开的各种药片一股脑儿地吞下去。在他看来,早起空腹吃药方便,还不容易忘记。

张医生无奈地笑了笑,摇了摇头说:“李大爷,您知道吗?空腹吃药,有些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大了。比如说阿司匹林这类药,空腹吃特别容易引起胃出血。”李大爷听后,脸色微微一变,脑海中瞬间闪过几次吃药后胃部隐隐作痛的感觉,他不禁问道:“那我早上不吃药可不行啊,这血压怎么办?”张医生赶忙解释:“当然不是让您不吃药,而是要注意吃药的时间和方式。您可以在吃完早饭后再服用,这样食物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吸收也会更平稳。据研究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都因为空腹服药而出现过胃肠道不适的情况,特别是像您这样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更得注意。”李大爷默默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后悔自己之前的粗心大意。

三、清晨劳作易受伤

张医生接着又提到了另一个老年人早起常做的事——外出买菜或者干重活。李大爷平时也很勤快,每天早上锻炼完,就顺道去菜市场买菜,他总觉得一大早去能买到最新鲜的菜。

张医生看着李大爷,语重心长地说:“李大爷,您勤快是好事,但您得想想自己的身体状况。清早的时候,空气又湿又冷,咱们老年人的关节本来就不如年轻人灵活,很容易僵硬。而且早上血压波动大,要是遇到气温骤降,或者市场里人多拥挤,一个不小心摔一跤,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李大爷回想起前几天在菜市场看到的一幕,一位老人在湿滑的地面上滑倒,当时周围人都吓了一跳。想到这儿,李大爷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张医生继续说道:“李大爷,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买菜、干活这些事儿不急于一时。

研究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早晨运动过度或者提重物,受伤的风险可比年轻人高出3倍呢。特别是在天冷的时候,咱们老年人骨头脆,一旦摔骨折了,恢复起来那可就难了,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李大爷紧紧握着拐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唉,看来我这几十年的老习惯真得改改了。”

张医生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李大爷,咱们这个年纪,可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逞强了。宁可多睡会儿,保证充足的休息,等太阳升高点,气温回升了,身体状态也更好了,再起来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养身体。”李大爷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来,向张医生道谢后,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离开了诊室,他的背影仿佛带着一丝对过去习惯的反思,也带着对未来健康生活的重新规划。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