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心脏有“三怕”,个个可能“夺人性命”,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5-03-20 11:27  浏览量:5

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吕奶奶已经生活了整整一辈子。这里的四季更迭,她都再熟悉不过,尤其是那炎炎夏日的高温,她也默默忍受了无数个年头。前些日子,立秋的节气刚至,本以为酷热会渐渐消退,可没想到,吕奶奶却感觉浑身上下都不对劲了,尤其是心口处,憋闷得厉害,仿佛有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那儿。

吕奶奶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平日里,女儿在外辛苦工作赚钱养家,吕奶奶就在家里帮忙做饭操持家务。这么多年来,她就这样默默帮衬着女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简单而温馨,其乐融融。家里的小辈们和吕奶奶的关系都特别好,吕奶奶对他们也是疼爱有加。

吕奶奶这人特别为孩子着想,一开始,她心口憋闷的事儿,怕给女儿添麻烦,就没吭声。只是偶尔在和小孙女唠嗑的时候,嘟囔几句说最近心脏不太舒服。巧的是,小孙女已经上大学了,懂事又机灵,一听奶奶这么说,心里 “咯噔” 一下,觉得事儿可能不小,马上就跑去跟妈妈说了。一家人都很重视,第二天,女儿就和家里人陪着吕奶奶火急火燎地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经过一番详细检查,大家才知道,原来吕奶奶早在十年前就确诊了冠心病。回想十年前,当时血管堵塞程度还没达到介入治疗的标准,所以只是做了简单的造影,疏通了一下血管,吕奶奶就出院回家调养了。可这次一查,情况大不一样,吕奶奶的心脏状况明显恶化,血管堵塞程度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十,远远超出了介入治疗的标准。医生仔细询问后判断,吕奶奶这次心脏表现异常,和立秋后天气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立秋,作为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开端,在自然界中,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大自然的变化向来是循序渐进的,立秋这个时节,阳气开始慢慢收敛,阴气则渐渐生长,是阳气由旺盛向阴气旺盛转变的关键转折点。此时,万物在经历了春夏的繁茂生长后,也逐渐趋于成熟。但虽说已经立秋,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依旧 “赖着不走”。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高温,竟然是引发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吕奶奶本身疾病发展就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而这次发病,高温天气无疑成了 “导火索”,诱发了病情。这也让人不禁疑惑,除了高温,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冠心病这样的疾病进一步发展呢?

温度变化:心脏的 “压力考验”

立秋之后,天气变得有些捉摸不定。中午时分,太阳依旧火辣,温度居高不下,可到了早晚,明显能感觉到丝丝凉意,让人忍不住想添件衣裳。当气温升高时,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会自动做出一系列反应。人体血管开始舒张,就像一条宽阔的河道,为的是更好地散热。与此同时,身体排汗速度也加快了,汗水从毛孔中渗出,带走身体的热量。而这一系列变化,可苦了我们的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心脏不得不加快泵血速度,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水泵,不仅要供应我们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血量,还得额外为身体的排汗系统提供足够的血量。

心脏泵血速度一加快,心肌每分钟的活动量也跟着增加。想象一下,心肌就像一个不断工作的小马达,工作量越大,压力也就越大。随着心肌活动次数的增多,心肌厚度也会慢慢增加,这就好比一个人长期扛着重物,肌肉会变得更发达一样。可对于心脏来说,心肌变厚,却给每一次泵血都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造血系统就会像陷入了一个怪圈,进入恶性循环。

等到秋冬季节,情况又不一样了。气温有时会突然骤降,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血管这个时候就像怕冷的孩子,遇冷会收缩,甚至痉挛。血管一收缩,心肌就遭了殃,因为血管缺血,心肌也跟着缺血。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心脏没办法,只能再次加快泵血速度,又进入了前面所说的那种恶性循环状态。心脏在这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也就容易因此加重。

熬夜:心血管的 “隐形杀手”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熬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的 “生活常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习惯了在深夜还不睡觉。从短期来看,熬夜对身体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表面上看,大家还是照常工作、生活。但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大脑活动区域,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脑交感神经因为熬夜,很容易变得紧张起来,就像一根紧绷的琴弦,随时可能断掉。

神经可是身体里的 “指挥官”,它控制着身体各项激素的活动。一旦大脑交感神经紧张,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说,血压会升高,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变大了一样;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也会增加,让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除此之外,熬夜还会导致糖耐受降低,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变差了。心跳也会变得不规则,就像一台走时不准的钟表。

长时间熬夜,减少了睡眠量,身体就像被按下了 “应激按钮”,会分泌大量压力激素。这些压力激素就像一个个捣乱的小恶魔,诱导血压持续升高,心跳速度不断加快,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很多人,忙碌了一天后,喜欢在深夜躺在床上刷短视频,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很晚。其实,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家不妨尝试一些健康的、容易停下来的方式,别让熬夜这个 “隐形杀手” 悄悄伤害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盲目进补:养生不成反添病

在民间,一直有 “贴秋膘” 的说法。简单来讲,就是在立秋之后,增加热量摄入,让身体多长点肉,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盲目进补,甚至过量进补。他们觉得,多吃点好的,身体就能更健康。可实际上,这种 “暴饮暴食” 的行为,只会加重人体消化系统的负担。肠胃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面对突然增加的大量食物,根本消化不过来,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肚子胀痛、消化不良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吃进去的过多热量还会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身体脂肪含量上升。

对于很多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情况就更糟糕了。因为他们往往还患有其他疾病,像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而这些慢性疾病最大的隐患之一,就是身体里过多的脂肪。身体脂肪增加了,心脏需要供能的体积也就跟着增大。心脏就像一个给大房子供电的小发电机,房子变大了,发电机的压力自然就增加了。为了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心脏只能增加泵血次数,这又会让心肌压力增加,久而久之,心肌肥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和平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贴秋膘” 这种老习俗,已经不太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了。所以,大家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可别盲目遵循旧习俗,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吕奶奶的经历,给所有有冠心病疾病史的人提了个醒。如果在生活中,你也出现上坡下坡呼吸困难、走路速度加快时呼吸困难、心绞痛时常发生以及胸口憋闷等症状,那可千万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预警信号。面对冠心病这样的疾病,在生活里,我们首先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律地坚持药物治疗,并且定期去医院复查。要是还患有其他疾病,更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药量的增加和减少,可不能自己想当然地随意更改。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饮食方面,尽量少吃淀粉、糖类以及油盐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粗粮以及含有纤维素的食物,给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

最后,进行适量的活动和锻炼也很重要。近年来,有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叫心脏康复治疗,它主要是通过活动锻炼,帮助心脏建立侧支循环,从而达到替代一部分堵塞血管功能的作用。希望大家都能从吕奶奶的事情中吸取经验,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