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上了70岁,老年人宁可熬夜,也别在睡前做这3件事!
发布时间:2025-03-20 14:40 浏览量:3
许多老年人常感困惑,自己早早入睡,按理应身体不错,可为何仍精神不济、身体状况渐差呢?难道不熬夜就能确保健康了吗?从临床经验来看,单纯不熬夜绝非保证身体健康的唯一方式,真正影响睡眠质量的,往往是睡前的一些生活习惯。
不少老人会犯这样的错,因怕夜里口渴,习惯睡前喝一大杯水。这看似无害的小动作,实则是很多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曾接诊一位70多岁身体状况尚可的老奶奶,她总苦恼夜里频繁起夜,有时一晚上要去三四次厕所。她起初称没喝很多水,睡前也留意控制饮水量了,经仔细询问才透露睡前会喝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缓解口干。
水分摄入本身并非坏事,关键在睡前时机。临睡前大量喝水,水分要短时间代谢,而老年人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已变弱,夜间尿液排泄缓慢,易导致频繁起夜,打断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是身体修复恢复的关键时期,频繁醒来不仅使睡眠质量大幅降低,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70岁以上老年人中,尿频和夜尿症发生率超40%,很多人就是睡前一小时摄入过多水分,致使尿液积累到凌晨无法顺利排出,影响深度睡眠。此外,缺乏充足睡眠会提升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建议老人晚上适当减少饮水,尤其临睡前一小时,若实在渴了,尽量少喝点水,别养成大量喝水的习惯。
不知大家留意没,越来越多70岁以上老年人,手机成生活不可或缺部分,他们借此与世界联系,可这习惯对健康危害超乎想象。曾诊断一位老先生,每晚睡前刷微信朋友圈、和朋友聊天,结果失眠问题越发严重,早上起来总觉没休息好。起初他没把问题和手机使用联系起来,经我了解作息和生活习惯后,才发现他每晚睡前至少看一小时手机。
为何用手机会影响睡眠质量呢?手机屏幕散发的蓝光会阻碍褪黑激素产生,而褪黑激素是促进入睡的关键激素。对年轻人影响或许不明显,可老年人褪黑激素分泌本就比年轻时少,再受蓝光干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的情况更易出现。
此外,睡前用手机还易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老年人看新闻、刷社交软件时,遇刺激信息易引发情绪波动,甚至影响心跳和血压,导致入睡困难。而且长期低头看手机姿势不对,易引发颈椎问题,影响睡眠舒适度。
一项研究显示,超60%的60岁以上老年人每晚都会用手机,且大部分人临睡前没意识到手机对睡眠的影响。建议尽量让手机远离睡前,避免刺激大脑,减少对褪黑激素分泌影响,保持心情平静放松,以提高睡眠质量。
不少老年人有睡前进食习惯,还偏爱油腻且不易消化的食物。有些老人晚餐后觉胃里空,就拿坚果、零食或果汁填补肚子。可睡前吃这些食物不仅给胃添负担,还干扰消化系统正常休息。曾接诊一位体重较重患者,她每晚都吃炸鸡、薯条之类食品,起初觉得能提供能量助入睡,时间一长,却常胃胀、消化不良,晚间还胃痛,睡眠质量直线下降。
睡前吃油腻食物不好,因食物进胃后需时间消化,尤其油脂类食物,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变慢,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延长。这样的饮食习惯加重胃部负担,还可能引发胃酸反流,导致胃部不适,干扰睡眠。更糟的是,消化不良还可能造成夜间频繁觉醒,进一步削弱睡眠深度和品质。
不仅如此,摄入过多热量和脂肪,会影响老年人身体代谢功能,易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健康问题。对心脏不好的老年人来说,过量油脂和热量摄入还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突发心脏事件风险。所以老年人睡前饮食要注意,避免吃难消化食物,尽量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保持胃肠道健康,才能有更好睡眠质量。
睡前这些小习惯,或许就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元凶”,对70岁以上老年人来说,睡前喝水、看手机、吃油腻食物虽看似微不足道,但对健康影响不容小觑。若有这些习惯,不妨改掉,做更聪明的睡眠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