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眠不好,吃点安眠药就行?用药不当,可带来5种风险

发布时间:2025-03-21 14:07  浏览量:5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41卷第4期,关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2.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第55卷第8期,失眠症的药物治疗指南

你说这人呐,活了一辈子,岁数大了,觉却越来越少,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睁眼到天亮,简直比年轻人还拼命。于是,有人就动了歪脑筋:“睡不着?简单,吃点安眠药不就好了?”

可这药啊,真不是随便能吃的!不少老人一吃就是几年,离了它就睡不着,甚至越吃问题越多。

你以为安眠药是仙丹,殊不知有可能是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把健康吞噬。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老年人吃安眠药到底有啥风险,真睡不好,咋办才是正道?

一、吃安眠药,可能会越来越“傻”

你见过那种岁数不算太大,却整天迷迷糊糊、记性差得像金鱼的老人吗?不少人以为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其实,长期服用安眠药,尤其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会让大脑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痴呆风险!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的研究指出,长期服用此类安眠药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47%。

这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兴奋,可大脑本就没年轻时灵活,再被药物一压,时间一长,脑子就迟钝了。

二、摔倒风险大增,骨折后果严重

老年人骨头脆,一摔可能就是骨折,甚至卧床不起,后半生全毁了。

安眠药会让人头昏脑涨、步态不稳,夜里起夜稍不注意就可能摔个大跟头。

2023年《中国老年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了60%。尤其是夜里起床上厕所,光线昏暗,腿脚不灵便,一旦摔倒,髋部骨折的风险极大。

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在一年内可高达20%-30%。

三、对药物依赖,停药反而更睡不着

不少老人刚开始吃安眠药,觉得效果不错,可一旦停药,问题就来了——失眠反弹,比之前还严重!

这是因为安眠药会影响大脑的睡眠调节机制,长期服用后,大脑会习惯性依赖药物,一旦停药,睡眠质量可能比没吃药前更差。

更可怕的是,有些老年人为了提高效果,不自觉加大剂量,久而久之,剂量越吃越高,副作用也越来越大。

四、影响肝肾,代谢负担加重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本就不如年轻人,而安眠药多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引发肝肾损伤。

2021年《中医杂志》提到,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水液代谢”,过度依赖安眠药,会进一步损伤肝肾之气,使气血生化失常,睡眠质量反而更差。

五、呼吸抑制,严重时可致命

部分老年人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再服用安眠药,可能会加重呼吸抑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危及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的健康老龄化报告指出,老年人因安眠药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呼吸抑制事件,占药物相关紧急入院病例的15%以上。可见,这不是危言耸听!

那老年人睡不好,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调整作息,顺应自然作息。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本就比年轻人短,别强求8小时,能睡6小时,精神状态正常,就别太焦虑

白天适量运动,晚上减少蓝光刺激,避免过度午睡,都是改善睡眠的关键。

第二,中医调理,辨证施治。有些老年人是肝郁化火,心火旺盛,导致心烦失眠;有些则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夜不能寐。

可通过中医辨证,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进行调理,配合针灸、推拿等方法,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第三,心理调适,减少焦虑。很多老年人睡不着,并非身体问题,而是心理压力过大,过度担忧生活琐事,反而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学会放松心态,听听舒缓的音乐,进行冥想,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第四,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服用。如果确实需要药物帮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加量或长期依赖。

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总结一句话:老年人睡眠不好,不能一味依赖安眠药,长期服用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配合中医调理,才能真正解决失眠问题,让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安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