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老年人第一死因?医生:春分后,2类人高发,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5-03-21 16:51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春分虽暖,但气温飘忽不定。清晨冷得像深秋,午后热得像初夏,血管就像穿错衣服的小朋友——时冷时热,搞不清楚自己该收还是该放。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管在温暖时会扩张,帮助散热;而在寒冷时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流失。
然而,春季的一天中,气温差可以达到10度以上,血管就像上班高峰期的地铁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反复拉扯。
这种反复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流变得湍急、黏稠,血压飙升,形成血栓的概率也直线攀升。
一个冷知识是,在气温波动超过8℃的一周里,脑卒中的发病率会上升18%。
老年人脑卒中急诊入院数量较前一周增加了21.6%。尤其是那些基础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更是直接“挤爆了”急诊通道。
多数人以为,脑卒中就是那种毫无预兆、突然倒地的急症。但其实,90%的脑卒中,早就在日常生活里布下了“地雷”。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是“血液黏稠度”。春分后,人体在气温忽高忽低的刺激下,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肾上腺素升高,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
而这,就像是把本来流畅的小河,扔进了几包淤泥,水流缓慢,血栓易发。
血液黏稠度升高的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4.3倍。
尤其是清晨6点到9点这段时间,是脑卒中最“活跃”的时段,因为这是血压波动最大、血液最浓稠的时刻。
谁能想到,一杯早晨的凉白开没喝,一件保暖内衣没穿,一次激烈晨练没避开,就可能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春分后脑卒中高发的两类人群,第一个毫无悬念:高血压患者。
这个群体的血管本就像一台跑了三十年没换机油的老旧车,春季这种天气一波动,血管压强一不平衡,就直接“罢工”。
但第二类高发人群,就是那些习惯了过早起床的老年人。
这听起来很离谱,但医学逻辑十分严谨。原因就在于:生物节律一旦被气温打乱,身体就会出现“时差反应”。
那些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吃饭、九点晨练、十一点半午饭的老年人,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早已习惯了节奏。
但春分后,日照时间、气温、湿度、空气压力都在变化,环境节律在干扰身体节律。
于是,原本精准如瑞士表的激素释放、神经调控、血管舒缩,全都乱了套。
医学研究显示,生活节律越僵化的个体,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差,脑卒中的风险反而越高。
2022年一项针对6000名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那些作息时间波动幅度小于30分钟的人群,在春季突发脑卒中的比例,比作息时间浮动1小时以上的人群,高出28%。
春季,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吃得更清淡或更生冷)、气温变化、户外活动增加,人体肠道菌群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尤其是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生下降,而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抗炎作用,能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完整性。
换句话说,肠道的“小工厂”生产得不够努力,脑血管的“维修队”就跟不上。结果就是,脑血管内的炎症反应上升,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一项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紊乱的小鼠模型中,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卒中后损伤面积是正常小鼠的2倍。
而在人类临床研究中,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个体,脑卒中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复发率也更高。
所以啊,春季不光得防寒保暖,还得防“菌群罢工”。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具杀伤力的一个细节。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里的“困”,不是矫情,而是生理信号。
午睡,是人体自带的“自修程序”。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午睡能有效降低下午和傍晚的交感神经兴奋水平,稳定血压波动。
然而春天很多人开始出门活动,社交、广场舞、爬山、聚餐,午睡被忽略,反而让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血管紧张,脑卒中的风险在下午迅速上升。
有数据为证:一项针对2万名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平均每天午睡20~60分钟者,脑卒中发生率比“从不午睡”人群低32%;
而那些午睡超过90分钟的人,反而因为血压骤降、心率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脑卒中风险上升13%。
也就是说,午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当最好”。这个量,刚刚好,就像春天里那抹不冷不热的风。
答案是:非常关键,甚至比午睡更重要。
睡眠质量差,尤其是夜间频繁觉醒、打鼾、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会导致大脑在夜间“低氧”状态持续时间加长。
这个时候,血压不但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在夜间下降,反而可能异常升高。
研究表明: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其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的3.8倍。
而这个风险在春季被进一步放大,因为夜间温度偏低,鼻腔黏膜受刺激、呼吸更易不畅,氧饱和度更低。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增加白天的疲劳感,交感神经活动延长,导致白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长期处于“兴奋高压”状态,极易破裂或形成血栓。
所以,别再说什么“年纪大了睡不着”,更不要“熬夜看花开”,脑卒中,才不管你欣赏不欣赏春天,它只看你血管稳不稳定。春天该睡就睡,才是最浪漫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