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60后涌入老年大学: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不能上学了

发布时间:2025-03-22 14:41  浏览量:3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60后、70后不同于40后、50后,他们大多上过学,特别是城市居民,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60后是第一批经历改革开放的人,他们目睹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突破。

他们是不甘寂寞、不服老的一代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上网冲浪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个事。

退休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把时间,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老年大学。

有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有的是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

于是出现了千万60后涌入老年大学的情景,济济一堂,热情高涨。

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2000多万人。

但这也只能满足8%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

2024年开始,养老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等纷纷下场开办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掀起“扩招潮”。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老年大学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7%,增速远超本科院校。

即使如此,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仍不能满足需求。

老年大学的课堂成了许多老人的社交场所。

老人们觉得居家生活无聊,渴望一个沟通和交朋友的渠道,而老年大学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人提供了聚集的平台。

同时,他们不想被当代社会抛弃,不想落后于时代,也想享受新知识、新技能带来的便利。

我在网上看到过几个视频,都是孩子开着车送老爸老妈去上老年大学。

手里提着水杯,包里装着零食,儿女再三嘱咐不要和别人吵架,学得会就学,学不会就算了。

这场景让人一下子就恍惚了,那不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送孩子上学时的样子吗?

在国家老年大学直属学院,有一位女儿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来上课。

女儿说,送母亲去上老年大学,是为了帮助她跳出枯燥的生活圈子,多交朋友、多说话。

这种母女共同学习的经历不仅增进了母女之间的感情,还为母亲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除了母女档外,老年大学里还有许多夫妻档。

这些夫妻在生活中是伴侣,在课堂上则变成了同学。

他们在琴棋书画中体会感情“保鲜”的秘诀,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老年大学的课程一般是音乐、书画、语言等多个领域,老人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展现自己的才艺,丰富精神生活,真是一举多得。

老人在选择老年大学时,首先要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其次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是否便利。第三要考察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多参考学校的口碑和评价。

老了之后,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学。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生活才能呈献丰富多采、安家乐业。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