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该不该给老年人开小灶?68岁老司机亲历揭秘

发布时间:2025-03-23 20:06  浏览量:3

前年秋天,我和老伴开着咱们亲手改装的'移动小窝'往云南去。晌午进楚雄服务区找车位时,眼瞅着个离厕所近的好位置,后座突然“哐当”一声——我那保温杯从支架上滚了下来。正要伸手去扶,斜刺里“吱嘎”冲过来辆房车抢位,惊得我方向盘猛打。这下可好,保温杯里的枸杞茶'噗'地全浇在副驾驶座上,老伴擦着真皮座椅心疼得直咂嘴:“要是有专门给咱们留的车位,哪至于这么鸡飞狗跳......”

您说现在的服务区像不像早市?前年我在京港澳高速某服务区数过,正午时分40分钟里,68辆车里有32辆是退休老哥老姐开的。您猜怎么着?半数司机都在上演"抢车位连续剧"——要么是离厕所近的黄金车位早被占满,要么就是大货车把小车位堵得严严实实。

去年在湖北服务区亲眼见过这样一幕:开房车的张大姐为了给老伴腾出轮椅空间,硬是把车往草坪上倒。结果右后轮卡在排水沟里,五个老伙计撅着屁股推了半小时。要我说,现在的服务区设计就像年轻人穿的紧身牛仔裤——好看是好看,可咱们这岁数的人。

咱们老年人跑长途最怕啥?我总结了个"三怕":一怕厕所隔得远,憋着尿找车位;二怕台阶绊脚,端着泡面走平衡木;三怕充电桩太高,踮着脚够插头。您再看看日本高速的"银发驿站",连台阶扶手上都装紧急呼叫按钮;德国服务区给老车友划的"慢行专区",车位比普通的大1.5倍。

前年跟团去新西兰,人家的老年专用停车位漆成亮橙色,车位旁立着放大镜和急救箱。您说咱们要是有这样的贴心设计,去年老李头在服务区犯低血糖时,何至于拿可乐瓶当警示牌?

要我说,改造服务区就跟改装床车一个理儿。首先得在离厕所50米内划"银发停车区",地面刷上防滑荧光漆。其次得学学广西某些服务区,给老年司机配折叠梯——去年我见着72岁的王大爷踩着自备小板凳给水箱加水,那颤巍巍的样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最要紧的是增设"慢生活专区",您看江苏阳澄湖服务区就聪明,把茶座区铺上防滑地砖,藤椅全换成带扶手的。要我说,再摆上血压仪、老花镜租赁柜,这不就成了咱们的"路上会客厅"?

交通部去年数据显示,60岁以上自驾游客年增幅达23%,比年轻人高出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2023中国公路旅行发展报告)。这就像春运时的绿皮车,明明坐的大多是老人,可车上还按年轻人身高装行李架。

前阵子遇到个暖心事儿:在四川某服务区,工作人员见我们几个老哥围着地图讨论,主动搬来长条凳,还递上老花镜。您说这样的小改动,不就是给高速公路系了条温暖围巾。

今儿聊的这个话题,您是怎么看的?是觉得该给老年司机开小灶,还是认为现有设施够用了?欢迎在评论区唠唠。

退休的老哥老姐们,要是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呗!收藏起来免得以后想去自驾游了找不着,要是能帮我分享转发给更多喜欢旅游的退休朋友,那就更好了!

金句收尾:要我说啊,公路上的风景属于每个人,但服务区的温暖应该先照进需要它的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