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约车司机到登上央视,从艺23年,她终成“顶流”

发布时间:2024-04-17 00:52  浏览量:2

提线木偶民间艺人蔡冬梅从没进过剧场。大多数时候,她都在庙会演出,两三个乐器老师、一两个演员,底下有时有十来个观众,有时一个也没有。

在把戏台搬上互联网之前,蔡冬梅从没想过有一天能走出福建漳浦县城,更没想过能登上央视戏曲春晚这样的舞台。2024年1月,她身穿白色绸缎衬衫和马面裙,带着木偶“安童哥”参与了戏曲春晚的录制。“安童哥啊啰!一时有注意,呛呛走呛呛去,上街到菜市,菜篮子叮咚晃;安童哥啊啰!”闽南语热情奔放,人偶活灵活现。

提线木偶戏是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出现在闽南方言区人们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在蔡冬梅师父壮年时,民间木偶戏艺人还是个令人艳羡的职业,木偶戏演员们在村里都盖上了漂亮的房子。但等到蔡冬梅学成,木偶戏的观众逐渐流失,有时候一场演出台下一个观众也没有,“真感觉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蔡冬梅曾经尝试通过在餐厅打工、开网约车等副业“养活”唱戏的“主业”,直到她试探着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表演木偶戏的视频,“看了十几遍还想看”“既要看木偶还要欣赏表演人,双目转不停”“居然看上瘾了,一直看到结尾”……如潮的好评让蔡冬梅意识到,传统的木偶戏不是没有了观众,而是缺少了链接观众的渠道。

如今,“阿梅(丰归木偶戏)”这个抖音账号已经有112万粉丝,来自国内外的观众蹲守在蔡冬梅的直播间。从艺23年,蔡冬梅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稳定舞台,“丰归木偶戏”的名号也从福建漳州传到了央视戏曲晚会上,通过直播间传进了海内外华人的耳中。

“真感觉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2021年8月,蔡冬梅以阿梅的名字在抖音发布第一条视频《春雨曲》时,她还在老家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做网约车司机。

这是木偶戏民间艺人这个身份以外,蔡冬梅从事的第五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17岁在厦门鼓浪屿的餐厅做服务员,第二份工作是在老家电瓶车厂做收纳盒,第三份工作是在开往县城的客车上做售票员,第四份工作是在工厂办公室做行政。阿梅对这些工作没太大要求,唯一在意的是需不需要加班——她没办法加班,因为晚上她要去演木偶戏。在闽南,提线木偶戏又被称为傀儡戏,因此在同事间,阿梅还有个绰号,叫“阿儡”。

唱戏赚不了钱,这是阿梅很早就知道的事。家里条件不好,14岁那年,阿梅就开始半工半读,跟村里的木偶戏老艺人蔡春田学戏,也就是阿梅现在的师父。那时她倒没担心过谋生的事,戏曲好歹是门手艺,况且她是真心喜欢。

阿梅1987年出生于闽南农村。每年农历11月,村里都会请戏班来演大戏。戏台都是临时搭建的,七八岁的阿梅就将草席铺在稻草上,夜里裹着被子看,“他们演到凌晨三点,我就三点回家,不看完不走”。有一次跟着外公去放牛,心里想着人家唱的戏,差点摔倒,一抬头,都见不到外公的影子了。

就这样,阿梅开始学木偶戏。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因为木偶形体和操纵技巧不同,又被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形式,阿梅所学的正是其中的提线木偶。2006年,闽南提线木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将近三百支曲牌调,演出时既需要演员熟谙唱词唱腔,又需要他隐匿在木偶之后,仅靠手中的几根细线牵引出角色的动作与情感。

“矛盾就在于有人帮你提,你会唱得更美,但别人提的时候,哪一句对应哪个动作,他又不知道。”阿梅说,提线木偶演出几乎都会卡线,尤其是演武打戏时,木偶的头盔、戏服、手脚很容易绊在一起,要做到“口中有词,脑中有景,心中有数”,木偶戏演员的成长和成才并不容易。阿梅初学时,师姐、师妹共有四人,但是没过两三年,就只剩下了阿梅一人。“有时候一个月连一台演出都没有,所以大家看不到出路。”阿梅说。

现代娱乐工具的发展、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从业人员的流失,使民间木偶戏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阿梅师父壮年时,团队有12人,经济状况也不错,至少“村里房子盖得很漂亮”,但到阿梅登台时,就只剩下四个人,一把二胡一把锣,两个人唱一整本戏。“根本演不出质量,质量不行,也没人要听,”阿梅说,“真感觉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有一次庙会,底下没有一个观众,阿梅心里挫败极了,整个人像被抽空了,没有力气。但阿梅仍然不敢偷懒,因为师父常说,哪天你走了,这个戏就没人能演了。

“实在不行再回去开出租呗”

从14岁到34岁,阿梅就靠五份糊口的工作和对木偶戏的热爱坚持了下来。她从来没走出过漳浦县演出,甚至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没有宣传渠道,即便在当地,了解木偶戏的人都寥寥无几。

2021年8月,阿梅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做抖音。“表哥匆匆离别去,临时一言无相辞……”阿梅手持细线,手中的小人也跟随她一步一动,栩栩如生。线下演出难以看清表演细节,搬到线上,新奇的表演形式一下子抓住了网友的目光:“还没失传啊!以前只听说过,没看过!”

发到第四个作品时,阿梅就开了直播,虽然只是在现场放了个支架,但当天同时在线的观众人数就超过了5000。抖音传播的力度让阿梅震惊——过去二十年,阿梅总共演出1000多场,看过表演的人也不过这个量级。朋友当即建议阿梅别开出租车了,专心做直播,阿梅还嘀咕“我不开出租了,活不了啊”,后来阿梅才下定决心试试,“实在不行再回去开出租呗”。

阿梅正式开始了直播。传统表演见偶不见人,甚至连操作木偶的手都不允许出镜,为了吸引互联网观众,阿梅主动革新了表演形式,将木偶背景从2米扩展到3米,并且演员露脸,唱戏的同时也展示提线过程。《开漳圣王》《双生情缘》《安童哥》……阿梅唱男声雄浑开阔,唱女声嘹亮婉约,配上灵动活泼的木偶表演,很快在抖音上火了。

“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姑娘真不简单,高手在民间啊!”仅过半年,阿梅的粉丝数就超过了70万,直播间流量好的时候,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3万。阿梅说,木偶戏演出的成本并不低,抛开演职人员费用和舞台设备费用,光一个木偶的制作成本就在3000块左右。更重要的是,行业凋敝、制作流程复杂,直到今天,她还只能与师傅共用一套道具。线上演出受欢迎的同时,阿梅的打赏收入也逐渐可观,“去年多的话,一个月有几万。”在打赏收入的支持下,2022年,阿梅与朋友成立了丰归文化芗剧团并开始以阿梅木偶剧团的名义独立接演出。

“孩子看木偶,老人看戏”

现在阿梅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她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做其它工作以维持戏曲梦想。不过,阿梅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靠直播盘活了当地民营剧团的演出市场。

芗剧的前身是歌仔戏,是闽南最重要、最流行的剧种,与木偶戏结合,既能兼顾不同需求,也能拓展各自市场。原先五十多个人的剧团,只叫得上几千块一台戏的价格,现在保底一万多,最高能到两万多,演员演出费也由原先的一百多涨到了两百多。很多人冲着阿梅的名气而来,不管演什么,他们只有一个要求:正式开始前,让阿梅来一段木偶戏。大家都说,这是唯一一个适合所有人看的节目:“孩子看木偶,大人看阿梅表演,老人看戏。”

2024年春节期间,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了阿梅登台的戏曲。身边人为她激动,她自己反而很平静。“大家说这次央视回来不得了了,我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回来不还得下乡演出?”

唯一的不同是阿梅不用再面对没有观众的窘境了。抖音直播为她攒了一百多万粉丝,现在出去演出,底下常有一千多个观众,直播间里,也永远有天南海北的朋友在等她。有个旅居美国的博士,说听到阿梅的歌声,就想起小时候母亲带着他们三兄弟在戏台下听戏的场景,也有马来西亚、台湾的同胞让阿梅过去演出,还有更多的人说虽然听不懂、学不会,但是喜欢听。

阿梅也不用像师傅那样担心失传的事了。原先因为木偶戏不赚钱而离开这个行业的人,这两年慢慢回流了,阿梅那里,也多了好几个十六七岁的“徒弟”。这些都让阿梅欣慰,“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

她很少讲非遗传承的空话,只埋头做非遗传播的实事,正如一个网友所言:“阿梅不骄不躁,不妖不浮,把一个地方小剧种发扬到了极致。”

标签: 央视 安童 司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