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二月廿六凶日,提醒中老年人:1不留、2要忌、3不捡、4要避
发布时间:2025-03-25 07:30 浏览量:4
今天是春分后的第五天,和煦的暖阳里裹挟着丝丝凉意,路边的玉兰已谢了满地的白花瓣,枝头嫩绿的新芽却愈发精神。
春寒与回暖交替的关键时刻,中老年朋友们可得注意了:这时候的天气就像孩子脸,说变就变,稍不留神就容易让疾病钻空子。
一、不留:及时清理三样 “隔夜货”
隔夜衣莫堆积
春分过后,阳气迅速升腾,人体的汗液分泌明显增多。此时,换下的冬衣,尤其是贴身衣物,切不可积攒不洗。堆积的衣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极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每隔三天,对衣柜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将暂时不穿的厚衣物用真空袋密封保存,既能节省空间,又能防止衣物受潮、沾染细菌。
隔夜菜要倒掉
随着气温的回升,剩菜剩饭的变质速度加快。特别是凉拌菜和绿叶蔬菜,放置超过 4 小时,就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对健康构成威胁。为了保证饮食安全,建议每餐现做现吃。如果实在有剩余的肉类,应密封冷藏,并在次日彻底加热后食用,以杀灭可能滋生的细菌。
隔夜水要换新
保温壶里的隔夜水,看似清澈透明,实则可能已滋生大量微生物。清晨起床后,应及时倒掉前日残留的水,并用流动水仔细冲洗容器,再接入新鲜开水。对于有喝茶习惯的人来说,及时清洗茶具尤为重要,可有效避免茶垢沉积,保证茶水的口感与健康。
二、要忌:两个养生 “雷区” 碰不得
忌久坐不动
春分时节,最忌讳 “静如处子”。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新陈代谢。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三次活动:晨起后,先做 5 分钟简单的伸展运动,唤醒身体;午饭后半小时,进行 15 分钟的散步,有助于消化;晚饭前,打半小时太极拳或八段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舒缓身心。
忌盲目进补
此时进补需遵循 “三少三多” 原则。少油腻,像红烧肉这类油腻食物,每周食用不宜超过 2 次;少甜食,每日糖分摄入应严格控制在 25 克以内;少寒凉,冷饮、生鱼片等食物应暂缓食用。多清淡,清蒸鱼、白灼菜等清淡菜品可常吃;多甘味,适量补充蜂蜜、红枣等甘味食物,滋养脾胃;多时蔬,荠菜、香椿等当季蔬菜富含营养,应多食用。
三、不捡:路边三样 “便宜货”
不捡散落药物
路边散落的药片,即便看似完整,也可能已受潮变质。曾有老人因捡拾降压药服用,结果导致低血压晕厥。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医嘱,过期药品应投放到专用回收箱,切勿随意捡拾、服用路边的药物。
不捡野菜野果
公园、路边看似 “天然美味” 的野菜野果,实则暗藏风险。去年,某小区三位老人因误食毒蘑菇住院,其中一人甚至出现肾衰竭。对于不认识的可疑植物,千万别轻易触碰。相比之下,超市供应的时令野菜经过筛选,更为安全可靠。
不捡废弃物品
废弃家电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旧衣物也可能携带病菌。某社区曾发生老人捡回废弃电热毯引发火灾的案例。因此,若有日用品需求,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新品,切勿贪图便宜捡拾路边的废弃物品。
四、要避:四种 “隐形杀手”
避温差陷阱
当室内外温差超过 10℃时,进出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温差过大引发感冒等疾病。晨练时,要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避开凌晨低温时段。洗澡时,水温应控制在 38 - 40℃,时间不宜超过 15 分钟,以防身体不适。
避花粉侵袭
过敏体质者需格外注意花粉侵袭。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是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应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佩戴密封性好的防护眼镜,减少花粉接触。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并清洗鼻腔,降低过敏风险。
避情绪波动
春季肝气旺盛,情绪容易波动。建议每天听 30 分钟舒缓音乐,放松身心;遇到事情时,先深呼吸三次,平静情绪后再处理;每周与亲友聚会不少于 2 次,通过社交活动排解不良情绪。
避饮食误区
忌过早晨练后空腹喝凉白开,这会刺激肠胃;忌为降血压突然改变食盐量,应循序渐进;忌用浓茶解酒,浓茶不仅伤胃,还会伤肾。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春分后的养生之道,讲究的是"顺势而为"。就像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但"捂"要捂对地方:重点护住后脖颈、腰腹部和脚踝这三个"要塞"。
建议选择轻薄透气的纯棉马甲,既保暖又不影响活动。饮食上要像调琴弦,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多吃些荠菜豆腐羹、香椿拌核桃这类时令菜,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负担。
这个时节最忌"跟风养生",听说隔壁老张吃某种保健品好,就跟着买来吃;看见广场舞队学新动作,非要勉强自己做高难度姿势。
记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养生就像穿鞋,合脚最重要。如果最近总觉得疲乏、睡不醒,不妨试试"春困调理三件套":上午十点晒太阳、午睡不超过半小时、晚餐喝碗小米山药粥。
最后提醒各位中老年朋友,定期体检不能忘。建议每年3-4月做次全面检查,重点关注血压、血糖、骨密度三项指标。
日常监测也有窍门:量血压要选上午服药前、下午三点、睡前三个固定时段;测血糖要注意运动前后的数值变化;查骨密度要结合日常饮食记录。
春分时节的养生智慧,说到底就是"平衡"二字。寒热要平衡、动静要平衡、补泄要平衡。把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之道化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像给身体装上了"智能调节器",自然能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多事之春"。
您家附近公园的桃花该开了吧?趁着天气晴好,约上三五老友去踏青赏花,记得戴上遮阳帽,揣个保温杯,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