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也是我们农村人老年的缩影
发布时间:2025-03-27 08:15 浏览量:3
我现在也一天一天老去,生命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倒计时,也到了谈老色变的年纪。
做为一个农村老人,要想有尊严的活着,在变老的路上不被岐视,还是手里有点积蓄,如果身无分文,想优雅的老去,只能做白日梦。
我回家这几天,一直没看到我的老邻居了,路过她家小院时,看到门帘用是放着,因为赶着忙农活,也没顾上去她家看一眼。
我家老头就说,是不是老嫂子又住院了,怎么没见她开门呢?
我说他瞎猜,前几天刚从医院回来,怎么可能又住院呢?说不定在她哪个儿子家呢。
就在前天,我们正去下地干活,路过她儿子家门口,正碰上她小儿子站在门口,跟村里的人聊天,我一听还真是说她母亲,原来真的是在医院呢,说是肺上长了一个小结节,准备明天手术呢?
从春节过后,老大嫂就一直身体不舒服,在小诊所买了点药,也没管用。
后来还是头疼头晕,不想吃饭,实在熬不下去了,又去镇医院,输了几天液。
没见轻松的情况下,又轻信玄学,以为自己受到惊吓,就去找附近的两个仙姑收魂。
好了两天,以为收魂有效。结果两天之后又身体不好了。无奈之下,两个儿子又带她去市医院检查,住了几天院回家了。
谈起自己的病,花了好多钱,她心疼得受不了。可是那次也没听说肺上有毛病,我以为她的病彻底好了,结果,没在家待几天,又去医院检查了。
这就是农村老人的故事,前前后后折腾的好几次,最后还是去大医院做手术了。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手里没钱,又不好意思跟儿子开口,只能自己硬撑,实在撑不住了,才让儿子带她去大医院做检查。
说起我的老邻居,她就是农村老人的典型案例,七十多岁一个人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种二亩多粮田,还是有她去世老伴的地没退,如果退了老伴的地,自己就剩一亩三分地了。
一亩地平平常常年入一千二三百块钱,她的地是优质农田,有些地亩收入不到一千块钱。
一年到头,她就连本带利才卖四千多块钱。
另一份钱就是每个月一百九十多块钱的养老金了,一年算下来也就是两千块钱多一点。
一年大约五千块钱的入账。
她还有一份额外收入,就是每年生日。两个儿子轮流给她出钱,订一桌酒席,亲戚们大约能给到一千多块钱,这些钱归自己所有。
至于过春节的时候,她是接不到
钱的,她有六个侄子,也不是每年都到齐,总是有三两个有事来不了。
今年来了四个,还不算少,每一个人都给买了两箱礼品,堆在房间里很是显眼,大都是牛奶,火腿,八宝粥之类的吧。
其实从内心来说,她是希望每个侄子给她二百块钱,没有二百,哪怕每人一百也行啊,还收四百块钱呢。
可是不知道她侄子们怎么想的,年年给她送礼品,而这些礼物她是不喜欢的,大多数都是送给她儿子们了,再留几箱自己走亲戚用。
这就是一个农村老人的生活来源,杂七杂八加起来,算破天也不到一万块钱
她这还是好的,有生日红包,有自己的二亩多地。
还有的老人,不过生日,就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收入更少。
还是拿老大嫂举例,老人虽然收入手,有这开支也是必须的。
除了一天一日三餐,就是吃药了,没有哪一个老人一直身体健康,不和医院打交道。
再就是抽烟,每天一包烟,就是十块钱,有些烟民,离了大鱼大肉能活,离了烟就生不如死。
再就是她一家子人的开支,虽然平时不花儿子一分钱,但是孙子孙女结婚,多少都拿点,表示当奶奶的祝福,孙子孙女生孩子,还得用钱说话,口头祝福谁爱听?
所以,老人不是太老,只要能种地,多多少少还是有人情往来的。人情往来就是用钱铺出来的,钱多钱少是根据个人的情况,钱多多花,钱少少花,这就是人情世故。
养儿防老一直都是农村人的养老模式,所以,农村人重男轻女是有原因的。
如果没有儿子,养老的重担就落在女儿身上。
如果连女儿都没有的话,后来只能去养老院了。
虽然现在有人说什么养儿防老靠不住,但是没有儿子你试试,在你晚年的时候就知道了。
就像我的老邻居,两个儿子都是打工的,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养,也没有多余的钱孝敬父母。
但是,当父母老去,生病住院的时候,还是两个儿子一马当先,母亲拿不出来钱住院,两个儿子平坦住院费,住院期间,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他们虽然给不了母亲最好的,但是关键时刻,还是给父母最好的陪伴,不值于用人的时候无人可依。
城里人每个月大几千块钱的养老金,看病有医保卡,花不了自己多少钱,所以,他们只要不自己胡吃海喝,走南闯北的乱花钱,养老真的可以不指望儿女。
住院费不用愁,陪伴也可以忽略不计,有钱请个护工,一样照顾的很好。
所以他们才有资格说,不用养儿防老,自己就养得很好。
做为农村人,如果老得不能动了,土地也种不了了,每月一二百块钱的养老金,有的人连吃药都不够,自己不能动手做饭了,你说,不指望儿女你怎么活?
自己的儿女再没本事,再穷困,最起码在我们用人的时候,在我们卧病在床的时候,能给送个馒头,能给端一碗粥,这就是最好的陪伴。万不至于无人问候,自己都魂归西天好多天了,还没人知道,没人给收尸。我说的都是事实,都是自己的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