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过“夫妻生活”吗?一周几次好?别害羞,听听医生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03-27 15:50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人到晚年,风霜满面,两鬓斑白,手上的皱纹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许多老年朋友总会悄悄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把年纪了,还能过"夫妻生活"吗?该不该继续?多久一次合适?
俗话说"老夫老妻",可这"老"字背后的亲密关系却鲜少被人提及。街坊邻里碰上这话题,不是掩面轻笑,就是摇头避让。
其实,这是一个严肃的健康话题,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有句老话讲"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年岁大了,很多事情都被认为该收敛了。
然而,从医学角度看,年龄本身并不是"夫妻生活"的绝对禁忌。
中国老年医学会一项针对65-80岁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过62%的老年人仍有性需求,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需求的表达方式和频率有所改变。
美国芝加哥大学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也发现,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即使到了80岁,仍有42%的男性和15%的女性维持着活跃的性生活。
老年人体内的荷尔蒙水平虽然下降,但并不意味着性功能完全消失。男性睾酮水平随年龄每年降低约1%,而女性雌激素在绝经后大幅下降。
但这种下降是渐进的,不会突然间使"夫妻生活"变得不可能。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张教授指出:"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性生活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只要身体允许,适度的亲密关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一周几次"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一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主任表示:"老年人的'夫妻生活'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体质、健康状况、心理需求等。
与其追求次数,不如追求质量和舒适度。"
国外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夫妻平均每月有2-4次亲密关系。但这只是统计数字,不应成为衡量标准。
有些夫妻可能一个月只有1-2次,也有些可能更频繁,只要双方感到舒适,都是正常的。
"年纪大了,不比年轻时那般冲动,讲究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位85岁的老中医如是说,"老年人的亲密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交流和身体的轻柔接触上,不必非要像年轻人那样。"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和谐的"夫妻生活"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诸多益处,这些好处远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首先,适度的亲密关系能促进内啡肽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保持规律亲密关系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比完全没有性生活的老年人低28%。
其次,"夫妻生活"是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科研究表明,适度的"夫妻生活"相当于爬两层楼梯的运动量,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中风风险。
此外,亲密关系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免疫学研究发现,规律"夫妻生活"的老年人免疫球蛋白A水平较高,这有助于抵抗上呼吸道感染。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适度的"夫妻生活"还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根据台湾阳明大学的一项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保持亲密关系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比对照组低17%。
虽说"夫妻生活"好处多多,但也不是毫无禁忌。
"吃饭都要看八分饱,何况这等耗费元气的事。"
首先,身体状况是第一考量因素。
患有严重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手术后恢复期的老年人应当谨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王主任指出:"不少老年人担心'夫妻生活'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实际上,如果能爬两层楼梯而不感到明显气促,一般可以安全进行亲密活动。"
对于高血压患者,"夫妻生活"前最好检测血压,确保在稳定范围内。
血压控制不佳时应避免,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再者,环境和方式也很重要。老年人骨骼肌肉弹性下降,关节退化明显,应选择舒适的体位,避免关节负担过重。
秋冬季节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此外,药物因素不可忽视。
不少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可能影响性功能或性欲。比如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如遇此情况,应咨询医生是否可调整用药方案,而非擅自停药。
房事如棋局,讲究的是双方投入和配合。老年人要想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是基础。饮食上可适量补充富含锌、硒等元素的食物,如牡蛎、瘦肉、核桃等。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式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气血运行。
正视生理变化。
女性绝经后阴道分泌物减少,可能出现干涩不适;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功能减退。这些都是正常生理变化,无需过度焦虑。
可通过使用润滑剂、延长前戏时间等方式改善。
加强沟通交流。
"夫妻生活"不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更是情感的交流。手牵手散步、互相按摩、共同回忆美好往事,都是增进情感的好方式。
"牙齿没了可以装假牙,头发白了可以染黑发,可感情淡了,可就难补救了。"
定期体检很关键。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如有不适或担忧,应及时就医咨询,不要讳疾忌医。
老年人的"夫妻生活"常常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误解或干涉。
"老大不小了,还整这些"、"注意身体要紧",这类善意的劝告背后,可能隐藏着对老年人性需求的忽视。
子女应该理解,亲密关系是人的基本需求,不因年龄增长而消失。给予老人适当的隐私空间,避免过度干涉。
如果老人需要相关医疗咨询或治疗,应当给予支持和陪伴,而非回避或嘲笑。
对于独居老人再婚或晚年恋情,社会和家庭更应持包容态度。"老树开新花"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调查显示,有伴侣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独居老人。
晚霞依旧红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百岁也不稀。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在这漫长的晚年生活中,和谐的"夫妻生活"既是生活调味剂,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个人需求各不相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与伴侣充分沟通,在舒适和健康的前提下,维持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
正如那句古诗所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晚年生活也可以绚烂多彩,只要心态年轻,关系和谐,岁月静好之下,亦是风景。
参考资料:
1. 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人性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2)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2021)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