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期,肌肉流失得很快!医生:不想老了干瘪,5件事得常做

发布时间:2025-03-27 19:42  浏览量: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最近有个老病号来复查,67岁,退休前是个中学体育老师,年轻时健硕得很,肌肉紧实,身材笔挺。结果这才几年没见,整个人瘦了一圈,背也驼了,走路比以前慢吞吞的。

他苦笑着说:“医生,感觉自己一觉醒来,肌肉就没了,力气也越来越小,拎个桶都费劲。”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专业术语——肌少症(Sarcopenia)。

这是老年人衰老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一旦肌肉大量流失,跌倒风险飙升,骨折、卧床、失能……一系列连锁反应就来了。

重点是,肌肉流失比你想象的还快!

25岁以后,肌肉量每年以0.5%—1%的速度减少,60岁后加速到1.5%—3%,到了80岁,肌肉可能流失掉40%

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行动,你的肌肉会像银行存款一样“被悄悄偷走”,等意识到时,可能已经“余额不足”了。

人老了,身体的“代谢工厂”效率下降,蛋白质合成减慢,肌肉修复能力下降,加上运动减少,肌肉就像废弃的房子一样——不用就塌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还在做“加速肌肉流失”的事:

· 久坐不动——每天窝在沙发上,肌肉根本得不到锻炼;

· 营养摄入不足——吃得清淡过头,蛋白质摄入太少;

· 过度节食减肥——不仅脂肪掉了,肌肉也跟着跑了;

· 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肌肉修复时间被压缩;

· 慢性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会加速肌肉萎缩。

所以,不想老了变“干瘪”,这5件事必须坚持做!

第一件事:每天坚持“对抗地心引力”

肌肉不用就会萎缩,最好的“续命”方式就是让它工作!

别被“年纪大了不能运动”这种误区骗了,老年人更应该锻炼!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 力量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哪怕是简单的深蹲、站立抬腿、扶墙俯卧撑,都能刺激肌肉生长;

· 弹力带训练:对关节更友好,适合肌肉流失严重的人;

· 快走、爬楼梯:比普通散步更有挑战,能增强下肢力量;

· 太极、八段锦:不仅能提升肌肉质量,还能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听我一句劝:不要等到肌肉流失严重了,才开始锻炼!你现在走得轻松,不代表五年后还能迈开步子!

第二件事:别让餐桌上“缺肉”

70%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不是因为吃不起,而是吃得太讲究,反而亏待了自己!

“饮食清淡”不等于“只吃青菜豆腐”!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很多老人一日三餐基本是稀饭+咸菜+青菜,这种吃法,肌肉迟早“饿死”!

建议每天这样吃:

· 优质蛋白要足够: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大豆,每天至少1.0~1.2g蛋白质/公斤体重

· 早餐别省蛋白质:可以加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

· 多吃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牛肉、鱼、鸡蛋、奶制品,能更有效促进肌肉合成;

· 避免高糖、高盐、高油饮食:这些会加速炎症反应,间接损害肌肉健康。

第三件事:别让自己“缺D”

你知道吗?很多老年人的肌肉问题,其实和维生素D缺乏有关!

维生素D不仅仅是“补钙”的,它还和肌肉力量、协调性密切相关。

如果缺乏,肌肉会变得无力,跌倒风险增加。但现实是,70%以上的老年人都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

补D方法:

· 晒太阳: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15~30分钟,记得不要隔着玻璃

· 食补:多吃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蛋黄、蘑菇等;

· 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补剂(但要在医生指导下)。

第四件事:控制慢病,别让糖尿病偷走你的肌肉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炎症,都是“肌肉杀手”!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肌肉流失速度是普通人的2倍!原因很简单: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加快,再加上不少糖尿病患者不敢吃肉,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就更难维持了。

所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不只是为了心血管健康,也是为了留住肌肉!

第五件事:睡好觉,别熬夜!

你以为睡觉只是休息?错!睡眠是肌肉修复的关键时刻!

长期熬夜=慢性肌肉损耗!因为夜晚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它直接影响蛋白质合成。

如果老年人睡眠质量不好,肌肉修复效率会大打折扣。

改善睡眠的方法:

· 固定作息时间,不要熬夜、赖床;

·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减少蓝光刺激;

· 适量运动,但别在睡前剧烈运动;

· 晚餐不要吃太油腻或太饱,避免消化负担过重影响睡眠。

最后总结

肌肉流失是“悄悄进行的衰老”,但它不是不可逆的!只要你愿意行动,就能把流失的肌肉抢回来!

这5件事,每天坚持做

1. 做力量训练,挑战地心引力;

2. 保证蛋白质摄入,别让餐桌上缺肉;

3. 补足维生素D,晒太阳+饮食双管齐下;

4. 控制慢病,别让糖尿病偷走你的肌肉;

5. 睡个好觉,让肌肉修复更高效。

老了不等于虚弱!你的一举一动,决定了自己20年后的身体状态。趁现在,肌肉存起来,别等以后才后悔!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肌少症诊疗指南(2020)》

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0卷第5期

3. 《中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年第15卷第4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