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告父母:这几类“病”属于“老年病”,无需过度治疗,别吓自己

发布时间:2025-03-05 18:41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老了,难免会多出一些“毛病”。有时候,这边腿疼,那边腰酸,家里老人一说症状,子女就慌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跑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

结果检查完,医生一句“没大问题”,大家却还是不放心,总觉得医生“没说实话”。有些身体的小毛病,属于“老年病”,并不是大灾大病,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对身体不好。

咱们今天就唠唠,这几类“病”,真的不用吓自己。

不少老人到了六七十岁,总感觉耳朵“不灵光”了,别人说话得喊,电视声音开得震天响。再加上眼睛看东西模糊,读书看报得戴个老花镜。

子女一看,就急着带老人去医院,担心是不是耳朵聋了、眼睛瞎了。

这些变化多半是自然衰老的表现。人上了年纪,耳朵里的听觉神经退化,听力自然会下降;眼睛晶状体老化、弹性减弱,看近处的东西也不清楚了。

医学上管这叫“老年性听力下降”和“老花眼”,它们不是病,而是时间的痕迹。

如果耳朵突然完全听不见,或者眼睛视力急剧下降,才需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但平时生活中,给老人配个助听器、准备一副合适的老花镜,已经足够应对这些问题了。

千万别因为这些“老化信号”折腾个不停,让老人也紧张兮兮。

老人们常常说,“我这骨头不行了,动一下嘎吱响,走两步腿还酸。

”一听到这些问题,很多子女立刻联想到骨质疏松,赶紧买钙片、喝骨头汤,甚至把老人送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骨头响和骨质疏松没啥直接关系。骨头咔咔作响,多半是关节里的滑膜液减少了,或者软骨轻微退化导致的,属于正常的老化表现。

至于腿脚酸痛,也是因为肌肉力量下降、活动量减少,和骨头本身问题关系不大。

骨质疏松确实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需要盲目补钙。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600-800毫克钙就够了,饮食中如能保证牛奶、绿叶蔬菜的摄入,基本不用额外补充。

如果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导致肾结石等问题。

骨头响、腿脚酸这样的“小毛病”,动一动、勤活动,才是最好的“补药”。

“我妈这段时间老记不住事,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了,会不会是老年痴呆啊?”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忧。

记忆力下降也是衰老的一部分,医学上叫“年龄相关性记忆减退”,并不是痴呆。

老年性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老人可能会忘记一些琐事,比如出门忘带钥匙、刚说过的话忘了,但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如果老人还能正常买菜做饭、算账理财,就不用太担心。

真正的老年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会伴随认知功能的全面退化,比如迷路、忘记亲人,甚至无法进行简单的日常事务。

如果发现老人有这些表现,才需要尽早就诊。

平时,子女可以多和老人聊天,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或者做一些益智游戏,比如下棋、打牌,都能帮助延缓记忆力的下降。

“高血压”“高血糖”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

一听到这个,子女们就觉得需要立刻吃药降下来,殊不知,过度治疗比不治疗更危险

老年人的血压、血糖目标值和年轻人不同。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即可,过度降压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脑卒中风险。

而对于血糖,老年人的标准也相对宽松,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

老年人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药物代谢速度也变慢,盲目增加药物剂量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控制血压、血糖,关键在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只是辅助工具,不是唯一手段。

“我爸最近总说睡不好觉,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老人睡不好,子女最容易乱投医,买各种滋补品,甚至直接让老人吃安眠药,希望一觉睡到天亮。

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深度睡眠变少,整个晚上可能醒来好几次。

但只要白天精神状态还好,就不需要过度干预。

如果老人确实睡眠质量差,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睡前喝杯热牛奶、泡脚放松,或者白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而安眠药尽量少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甚至引发健忘、头晕等副作用。

人老了,身体难免会有些“不听话”,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老年病不是敌人,而是身体和时间的对话

作为子女,不要一听到老人身体有点小毛病就大惊小怪,盲目检查、过度治疗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与其让老人跑医院,倒不如多陪陪他们,聊聊天,带他们出去走走。很多时候,亲情的陪伴才是老人最好的“药”。

老年病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而不是无休止的折腾。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健康指南》.

3. 王陇德.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4. 世界卫生组织(WHO). 《老年健康促进报告》.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