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如果你生在农村,到了70岁左右年纪时候,一定要放下土地

发布时间:2025-04-04 04:40  浏览量:2

老家村口的李大爷最近总蹲在墙根叹气,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账本:上个月随了三场白事、两场满月酒,攒了半年的养老钱一下子去了小两千。他掰着手指头算:“秋后的玉米卖了够不够下一场人情债?地里的收成赶得上人情往来的速度不?” 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真想劝劝跟他一样的农村老哥哥老姐姐们:都 70 岁的人了,别再被土地和人情捆住手脚,该进城享享清福啦!

一、土地租出去,别再当 “土地的奴隶”

咱农村人这辈子,对土地的感情比啥都深。小时候跟着爹娘在地里刨食,老了老了还惦记着 “开春得把东边那块地翻一翻”“玉米秆得捆整齐了喂牛”。可您瞅瞅,现在种地哪里是享福?春天抗旱、夏天防涝、秋天抢收,70 岁的身子骨哪经得起这么折腾?腰弯得越来越狠,药罐子不离身,辛辛苦苦忙一年,刨去种子化肥钱,落兜里的还没城里儿子一个月工资零头多。

不如痛痛快快把地租出去!现在村里流转土地的政策好,一亩地一年租金少说也有七八百,省心省力不说,银行卡里还能定期 “冒” 点钱出来。隔壁王大叔去年把三亩地租给合作社,拿租金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没事就载着老伴去镇上赶集,吃碗羊杂汤都不带心疼的。咱不跟土地较劲,它养了咱一辈子,也该让它歇会儿了。

二、进城不是 “添麻烦”,是享天伦之乐

好多老人总怕给儿女添麻烦:“城里房子小,住不下”“孩子上班忙,没时间管咱”“孙子孙女说方言听不懂”。可您知道吗?孩子们心里头盼着爹娘进城盼得望眼欲穿!他们刚在城里扎下根,买房子、还房贷、养孩子,压力大得很,您去了帮着做做饭、接接孩子,搭把手比啥都强。再说了,现在的小区里,电梯直达家门口,菜市场就在楼下,广场舞队伍天天招人,不比村里冬天蹲墙根晒太阳有意思?

我表舅去年进城后像变了个人:早上跟老伴去公园打太极,下午帮闺女接外孙女放学,周末全家下馆子搓一顿。他常说:“以前在村里,除了种地就是串门,现在进城了,才知道日子能过得这么舒展!” 别总想着 “落叶归根”,树根在哪,家就在哪。孩子们在哪,哪就是咱的根。

三、红白喜事像 “无底洞”,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农村的人情往来,简直是 “甜蜜的负担”。谁家娶媳妇、嫁闺女、生孩子、盖房子,都得随份子。过去随 50 块钱能撑场面,现在没 200 块都不好意思递红包。更要命的是,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甚至村里的 “熟脸”,只要递来一张请柬,您就得咬着牙凑份子。李大爷算过一笔账:一年随份子得花七八千,相当于地里两亩玉米的收成。为了凑钱,老两口冬天连煤都舍不得多烧,冻得直打哆嗦。

咱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这人情债实在扛不动了!进城后,远离了村里的 “人情圈”,不用天天盯着手机看谁又发了请柬,不用为了 “面子” 打肿脸充胖子。有人说:“不去随份子,村里人该戳脊梁骨了。” 可您想想,活人不能让面子逼死,日子是自己过的,咱都这把年纪了,还管别人怎么说?再说了,真正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您少随两次份子就断了来往,虚情假意的面子,不要也罢。

四、观念该改改了:活着舒服,比啥都强

老一辈人总说 “叶落要归根”,死了一定要埋回祖坟,棺材板得朝着老家的方向。可现在时代变了,咱得想开点:骨灰盒往殡仪馆一放,跟住在 “集体大别墅” 似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孩子们想来看望,随时都能去。等咱 “百年之后”,让孩子们把骨灰撒到河里、山上,跟大自然融在一起,不比埋在地里占地方强?再说了,咱活着的时候没享过福,死了要那 “一亩三分地” 有啥用?

村里赵奶奶临终前跟儿子说:“别给我买棺材,别修坟头,把我攒的钱都拿去旅游,你们过得好,我在天上看着也高兴。” 现在她儿子每年都会带着孙子去海边,把鲜花撒进海里,说这是 “带奶奶看世界”。您瞧,这样的告别方式,多体面、多洒脱?

给老哥哥老姐姐的掏心窝子话

咱这一辈子,为土地累了一辈子,为儿女忙了一辈子,为面子忍了一辈子。现在 70 岁了,该为自己活一回了!把土地租出去,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进城跟孩子们住,享受天伦之乐;远离人情往来的是非圈,吃好穿好身体好。别再信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草窝漏风漏雨,金窝虽小却暖乎。

最后送大家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生前过得舒坦,比啥都强!死后的事交给孩子们,咱们先把眼前的日子过成 “甜丝丝” 的,才不亏了这一辈子的辛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