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清明谷雨之间湿气最重,提醒中老年人:牢记“5禁忌”
发布时间:2025-04-08 14:53 浏览量:6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或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春雨绵绵的时节,厨房瓷砖总挂着水珠,晾了三天的衣服依然潮乎乎——这天气,连空气都能拧出水来。
推开窗子,扑面而来的不是春风,倒像是湿毛巾捂在脸上。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多天,整个天地仿佛成了个天然蒸笼。
南方朋友对"回南天"深有体会,北方人近年也领教了这种"潮"气十足的春天。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此时节正是全年湿气最猖獗的时段。
中老年人关节酸胀、头重脚轻的毛病,多半是湿邪作祟。别急着怪天气,先看看是否踩了这五个养生"雷区"。
【第一忌:晨起贪凉喝冷水】
清晨五点,天色未明就摸黑起床,对着水龙头灌下整杯凉水。这个习惯在春分后要改改了。经过整夜代谢,身体就像刚启动的老式锅炉,贸然浇冷水容易"熄火"。有位老茶农说得妙:"春茶要温着喝,人更要暖着活。"
建议换成40℃左右的淡盐水,小口慢咽。若是泡茶,不妨在杯底垫片生姜。别小看这点改变,坚持一个月,晨起口苦舌燥的感觉会明显减轻。肠胃敏感者更要注意,此时节冰箱里的酸奶、冰镇水果最好放到室温再食用。
【第二忌:久坐不动湿气积】
棋牌室里的老爷子们要注意了,连续三小时盯着棋盘,膝盖早就发出警报。湿气最喜欢窝在不动弹的关节里。小区遛弯别光走平路,找几级台阶练练抬腿。有个妙招:看电视时在脚下垫块木板,脚跟悬空做抬压动作,既活动踝关节又不耽误追剧。
冷知识:古人把清明后称作"踏青节",不只是为赏花,更因走动能驱散体内湿气。现代研究证实,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关节滑液循环速度提升37%。别让湿气在身体里"定居"。
【第三忌:盲目进补生痰湿】
参汤、药酒、阿胶膏,这些冬季进补的"老三样"该收起来了。春季进补像在梅雨天晒被子,越晒越潮。有位老中医打趣:"春天补过头,湿气跟着走。"这个时节最适合的是"减法养生"。
推荐试试"三芽茶":绿豆芽、谷芽、麦芽各抓一小把,煮水当茶喝。菜市场两块钱能买一大袋豆芽,洗净后开水焯30秒拌香醋,比大鱼大肉更利湿。记住,春季餐桌要多见"芽"字辈的食材。
【第四忌:门窗紧闭潮气滞】
看着窗外细雨绵绵,很多人整天关着窗户。殊不知室内湿度往往比室外还高3-5个百分点。有个小窍门:每天10点前后开窗20分钟,这个时段空气流通最好。衣柜里挂几包炒过的糙米,既能吸潮又能防虫。
浴室门记得常开,瓷砖墙上的水珠要及时擦干。有条件的可以购置除湿机,但别整天开着——保持45%-55%的湿度最理想。老一辈传下来的生石灰除湿法依然管用,用纱布包着放在角落,安全又实惠。
【第五忌:情绪郁结湿难除】
阴雨连绵的天色最容易让人心情发霉。研究发现,连续阴天会让血清素分泌量下降28%。别小看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心里"长蘑菇"可比身上长湿疹难治得多。
建议培养个小爱好:侍弄花草、写毛笔字、听评书都行。社区活动室经常有戏曲票友聚会,跟着哼几句,肺活量练了,浊气也散了。记住,乐观心态是最好的"除湿剂"。
春茶正当时,不妨泡杯陈皮普洱茶。看着橙红的茶汤,感受温润茶气在体内流转。养生从来不是苦差事,顺应天时调整生活习惯,湿气自然无处藏身。这些经验既不玄乎也不费钱,关键在日日坚持。
有福之人请留下一句:"时来运转",接住这谷底翻身,财神光顾,事业顺利,子女健康,学业有成,父母安康,运势飙升,人生大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