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老年人春季锻炼要注意细节
发布时间:2025-04-08 16:00 浏览量:5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人的生物节律随着春的气息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春天也是体质投资的好季节。春暖花开,地气上升,大自然阳气升腾,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人的活力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也会提高。《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可见春天多锻炼,可助人思维,驱赶疲劳感。春季多活动好处多多,但也有需要注意事。特别是老年人,锻炼中注意细节,不仅会减少运动伤害,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年人选择活动项目时,要选择那些舒缓的项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不再适合做那些激烈活动,应以安全性高,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增强身体平衡性,柔软性,反应性的项目为好。比如体操,太极、八段锦、瑜伽、柔力球等等。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适当增强力量训练。
活动中要“被发缓行”。穿着以舒适、宽松,柔软为宜。尽量减缓身体受束缚感,做缓慢、伸展的活动,助身体阳气升发。运动时亦不可过急、过激。量力而行最重要,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个准备过程,扭扭腰、动动胯,活动关节,让头脑四肢协调起来,避免活动中受伤。
早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早间气温低,湿气重,阴冷潮湿的环境不利健康。早时,也是各种细菌、病毒活跃的时节,易引起流感等各种疾病。过早去户外活动,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使慢性病加重。有哮喘病、慢阻肺、肺心病等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应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为宜。
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附近,负氧离子高的地方,不要顶风活动,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以免寒湿邪气入侵人体。外出时最好穿带一件保暖,方便穿脱的外套,运动后身体发热微汗时及时披身上,预防着凉感冒或引起旧病复发。
不可空腹运动。早晨,老年人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容易低血糖,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热牛奶、蛋汤、热豆浆、麦片粥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但不可过饱运动。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过饱运动,血液流向四肢,分布到胃肠的血液减少会伤害胃肠且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运动时亦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否则易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没起到强壮身体的效果,反而势得其反。如有上数情况,应尽早休息,切忌逞强。
春节多风多雨,气候乍暖还寒,天气的变化就像小儿的脸,喜怒无常。很多人难以适应,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人,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易产生情绪波动。或闷闷不乐,或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有研究称,人处在舒适愉快的状态时,生物钟运转正常,血压脉波,心率稳健。反之,就会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失调,出现各种不适,甚至引发疾病。怎么办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此时,“万物以荣”,“广步于庭”,“以使志生”。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约上几位老友、亲朋到户外春游踏青,既可舒展身体,也可愉悦心情。如果条件许可,放放风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昂首仰望风筝飞上天空,心里的烦闷会随之一扫而空。
人到老年身心都处于逐渐衰弱退化状态,注意身心协调,应时而动,顺时而为,从细节入手,对身心康健,防病强身大有裨益。
- 上一篇:刘晓庆拍短剧
- 下一篇:医生发现:老年人若经常吃苹果,过不了多久,身体或会有4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