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不是归宿,家庭也难依靠,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到底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4-17 03:23 浏览量:8
您有没有想过,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好不容易熬到晚年,本想着能享享清福,可这幸福,真能如心所愿吗?
前几年我爱钓鱼,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每天上午、都雷打不动地去河边钓鱼,一钓就是半天,下午不去,他说下午在家里打麻将。我对他说,你这日子过得也太悠闲悠哉了。他笑着说自己是卸了磨的驴,是个入汤锅的料了,反而说我年纪轻轻钓鱼,浪费了大好时光。
与老人攀谈之中,得知老人果然是悠哉悠闲,他在城市上班,退休了,在农村买了一处房子,房子前边有一块空地。夏天的时候,自己种了一些蔬菜。还种了一些粗粮。住自己的房,睡自己的床,吃自己种的粮食,儿女都成家立业不用操心,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6000多块。老两口花不完。满满的幸福感。
这样的生活谁不羡慕?可细琢磨琢磨,这钓鱼、种菜的舒坦日子,能一直这么顺风顺水下去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大爷能这么自在,前提是身体康健、生活能自理,可岁月不饶人呐,每个人的晚年,大概率都会迎来一个“拐点”,从健康活力慢慢转向疾病缠身,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只是时间早晚和过程长短的区别罢了。
这么看来,人生到了最后阶段,似乎很难逃脱“艰难维持”的局面。我认识的另外一位钓友,也是七老八十了, 骑着自行车去钓鱼,车筐里放着枸杞茶,吃的,喝的一应俱全,潇洒得很。有三天没看见他去钓鱼,一打听住医院了,再后来听说,他没出医院就走了。
再厉害的人,也躲不过衰老和疾病,这就是自然规律,谁都没法改变。有时候,一场感冒、一次中风,身体就垮了,再也回不到从前;摔一跤,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自由行走成了奢望。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可到了晚年失能的时候,钱也失去了诱惑力。看看躺在病床上的那些人,连吃东西都得人喂了。你给他再多的钱,也是废纸一堆了。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身体好的时候,钱能换来物质享受,能让人有尊严地生活,还能出去看看世界。可一旦失能,钱就成了压在枕头底下,偶尔拿出来摸摸,找点心理安慰的纸片,因为它没法帮老人解决生活里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问题。
还有儿女,就算再孝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一个成年人,工作、子女、父母都得操心,精力有限,难免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就算儿女退休了,自己也不年轻了,照顾老人也是有心无力。而且长期照顾老人,吃喝拉撒都得管,时间长了,谁都会疲惫,很难做到一直和颜悦色。
常听人说,少年时结为夫妻,老了就是个伴儿。就算老年夫妻感情特别好,可也总有一个会先走。有这么一对恩爱的夫妻,一辈子都没吵过架、红过脸。一个 70 岁的时候就走了,另一个过了半年也跟着去了。老年夫妻啊,就像一个是天,一个是地,走了一个,另一个的日子仿佛就垮了,生活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的。生病的时候没人照看,想去医院也没人陪着,那种孤单和无奈,真让人心里不好受。
这么看来,人老了,幸福好像真的是阶段性的。网络上常说,人老了要靠自己、靠健康、靠金钱、靠老伴,可实际上,这些依靠都不是长久的。健康会失去,钱会花不动,儿女会力不从心,老伴也不能相伴永远。
普通人的晚年,似乎很难避免艰难的处境。但也别灰心,这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提醒老年朋友们,要早点有个心理准备,想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把当下的日子过好。
别再傻乎乎地觉得老年人光靠身体好、有老伴陪着、子女照顾就能舒舒服服地过晚年啦,要是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没什么痛苦,除非突然猝死或者自己主动寻死。这话说起来虽然挺残忍的,可也是现实里一些人实在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才采取的特别极端的办法来摆脱痛苦。老百姓常说“修得好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是人们在面对生命结束的时候,给自己找的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吧。
平常得注意保养身子,吃东西要合理,运动也要适度,多跟家里人和朋友说说话,培养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来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丰富点。只有这么做,等晚年遇到难处的时候,才不会慌里慌张的,尽可能给自己的老年模样,多留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