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老人说不一般,建议中老年人不做4事,平安度夏

发布时间:2025-06-17 10:55  浏览量:10

导读:6月21日夏至,老人说不一般,建议中老年人不做4事,平安度夏。

一大早,就感觉到了空气略显闷热,一看温度,今天最高温将来到38度,而这将是入夏以来,我们这边气温最高的时刻。不仅如此,今天全国各地都将会迎来高温鼎盛时刻,也就是说,南北方地区将会同时进入高温高湿的状态,人们普遍会感到闷热潮湿。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夏季真正的炎热要开始了。

据了解,此时正值芒种节气的尾声,距离夏至节气还有4天。夏至,可是盛夏的起点,属于夏季炎热的开始,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标志着夏天过去了一半。而这个时间,农民朋友还处于比较忙碌的时候,尤其是要进行夏种和夏管,确保越夏作物能够顺利生长,保证来年庄稼丰收。

而随着夏至的临近,村里老人又开始在村口讨论夏至节气的讲究了。如“夏至三庚便入伏”,“吃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等,说的就是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黑夜时间最短,而且夏至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而这些老话听起来都有几分道理,且都凸显出了夏至节气的特点。不过,对于今年的夏至而言,老一辈人还说有点不一般,为何这么说?

首先,今年的夏至出现在农历五月廿六日,而这天恰逢十二建星中的“平日”。平日,是十二建星(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中的第四位,象征平稳中性。虽字面意为“平顺”,但实际象征运势平淡或潜在风险,因此这天就属不宜举办重要事务的日子,也就是黄历择日中的黑道日,属于“凶日”。

而且,这天还是干支纪年中的壬午月辛酉日,而据《彭祖百忌》中记载“辛不合酱主人不尝‌,‌酉不宴客醉坐颠狂‌”。说的就是在辛日不要做酱料,否则产品很难有市场‌;而在‌酉日不要会见客人或去拜会客人,否则可能会对主人和客人都不好,引申为生意谈不成‌。因此,今年的夏至就需要注意谨慎行事。

其次,今年的夏至出现在上午10点42分,属于“上午夏至”。而民间农谚一直有“上午夏至池塘满,下午夏至旱伏尾”的说法。其意思是说,如果夏至的交节时间在上午,那么接下来降雨可能会比较频繁;而如果夏至的交节时间在下午,则往往预示接下来降雨会比较少,甚至可能出现伏旱的情况‌。这样看来,今年的夏季就有可能是个降雨频繁的时节,而这虽然对庄稼生长有利,但是也需要农民朋友警惕涝灾。

而且,今年的夏至由于出现在月尾,为此也就有“夏至在月尾,白馍夹着肉”的说法。而这也意味着今年夏天雨水充足,庄稼生长良好,是个丰收的预兆。

对于这样的夏至而言,老一辈人总结出,中老年人要不做4事,平安度夏。哪4事?来看看吧。

其一,不要贪凉

夏至到来后,气温普遍很高,而且湿度也很大,为此人体阳气外浮,脾胃相对虚弱,而此时如果贪凉,就容易导致‌寒邪侵袭‌身体,‌损伤阳气,而且影响消化功能,导致疾病出现。

而贪凉多表现为频繁开空调、吹风扇、喝冷饮,洗冷水澡‌等。因此夏至到来后,中老年人就要注意不能贪凉了。

其二,不要熬夜

夏至期间,由于人体的阳气强,阴气弱,而且白昼长,夜晚短,此时 熬夜就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甚至还会增加肝脏或心脏负担,导致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而且民间一直有“夏至熬一夜,平时补一周”的说法,因此夏至后,就需要充足的休息来让自己保持健康。

一般来说,这个时节尽量不超过晚上11点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并且适当午休‌不超过30分钟即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其三,不要劳累‌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而过度劳累会消耗大量体力,导致身体发虚,抵抗力减弱,从而引发中暑、消化不良或其他不适。因此就要注意此时不能过度劳累。而过度劳累包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如繁重的农事活动等。

其四,不要凉久坐潮湿处‌

夏至到来后,天气闷热潮湿,此时如果长时间坐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引发身体不适,尤其是会导致关节疼痛、皮肤问题等‌。而且潮湿的环境下,虫害较多,而久坐潮湿处‌,很可能会遭受毒虫叮咬,威胁身体健康。因此,夏至到来后,就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呆在潮湿环境中。

总结,夏至节气马上到了,而这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天要来,此时一定要告诉家里的中老年人,避免做以上4事,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这些并非毫无道理,而是古人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因此建议大家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

话说,你准备好迎接夏至到来了吗?你觉得夏至后要注意什么?可以留言,跟大家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