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喜欢《热辣滚烫》
发布时间:2024-04-26 17:45 浏览量:9
终于看了《热辣滚烫》,个人看来这不是一部佳片,甚至不如导演贾玲的上部作品《你好,李焕英》。
今天从三个角度聊聊这部影片。
01 故事
评判一部影片的维度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在我看来,电影最为重要的是故事。有好的故事打底,影片的看点就托底了,剩下的是导演把控和其他部门协作,怎么去完成一部影片。
从故事层面来看,《热辣滚烫》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问题。
杜乐莹(贾玲 饰)是个十年没有走出家门的人,家人说她每天最大的活动量就是睡觉翻身。
但是一转眼就和妹妹大打出手、离家出走。出门就是自己租房,寻找工作。一系列自力更生的进展,和她开场的人设,有些对不上。
一个长年蜗居家中的人,就算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也会存在和人打交道的问题,但是显然,她都没有。
打个比方,对于一个长年在学校的大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会遇到很多“环境不适应”的问题。
就像一个实习生上班的第一天,领导交代的任务可能是让你把饮水机修一下。
多数大学生的反应是,我是来坐办公室的,又不是你的后勤。
但其实工作就是这样,除了个别大厂,很多公司都没有绝对的职责划分,在学校和在社会是两回事。这就是认知偏差,这就是环境不适应。
可是杜乐莹完全没有。
她的恋情也是这样,昊坤(雷佳音 饰)是一个拳击教练,他们的交集是因为他在墙角小便,之后办卡有了联系,发展到一起喝酒,然后酒后冲动睡一觉,第二天就决定同居。
这个进展也是有些神速了,而且两人的情感连接有些莫名,没觉得他们谁和谁有爱情,甚至连越界的感情都没有感觉到。
同样缺失的还有杜乐莹学拳击的动机,至少我作为观众没有看出,她为什么会执着于练拳击。包括她参加节目录制,仅仅因为亲戚的几句话,从完全抗拒到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都显得生硬。
练习拳击还有逻辑问题。她作为一个饭店服务员,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时间去练拳。这种小饭店的工作时间就是从早干到晚,基本就是早十点到晚十点的节奏。
咱就不说她忙完一天有没有力气练习拳击。就算她调休一个月也没有几天,哪里来的时间去打拳?
就算后来因为老板的人品问题离职,她又哪来的拳击学费?
沙溢饰演的拳馆老板,对员工的那副嘴脸,可以看出是尖酸刻薄的形象,这样的吝啬鬼,怎么可能免除杜乐莹的学费?
我也没有看出杜乐莹的家庭一直在默默支援她。
我承认,《热辣滚烫》的故事非常燃、非常励志,但也不能因为它的燃,就可以忽略故事本身的合理性。
写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你去查资料,去看花絮,再来评判。
我想说,我看的是电影,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
02 原作
《热辣滚烫》翻拍自《百元之恋》。
《百元之恋》的核心是“丧”。
一子(安藤樱 饰)的丧,就像是一只任人丢弃的抹布,大家习惯了这样一种存在,甚至都没想改变她。
她就是那样生活着,暴饮暴食,整天打电动,过着一种丧到极致的生活。
与之相比,《热辣滚烫》的杜乐莹不是“丧”,而更像是某种“病态”。
因为没有这种底层的“丧”,杜乐莹想赢一次的动机,就没有根基,无法让人信服。
回到《百元之恋》,一子从宅家的“丧”到接触社会的“想赢”。其实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那么顺遂。
一子对人生没什么预期,看到了积极练拳的拳手,慢慢熟悉起来,到同居,到对方劈腿。与此同时,她打工的便利店,遭遇了同事的强暴,也遇见过神经兮兮的老太太来讨要剩下的便当。
这些人生的五味杂陈,让她的骨子里的“丧”,慢慢被触动,从什么都漠不关心,变得渐渐温暖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她也并没有因此变得阳光、积极起来,她依旧“丧”,只是相比之前在家的状态好了一些而已。
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一个深度阴郁的人不可能瞬间康复一样。
一子只是觉得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需要做点什么来“验证自己”,就像通过打拳来“赢一次”。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子的教练对她讲的那句话,大意是这样的:
我见过太多你们这样的男男女女了,三十多岁,一事无成,就想着来拳击馆练拳证明自己。其实都一样,你们的失败,做什么都失败。
在我看来,《百元之恋》中教练这句话特别重要,他点名的是这部影片的核心,就是“丧”很难改变。
即没有什么外部因素能轻易改变一个人,除非自己想要改变,并且要付出与之相匹配的时间与精力。
《百元之恋》的结尾,一子输了,走出赛场遇到了等待她的前男友,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只是想要赢一次,我只是想要赢一次......
有观众认为一子输了比赛,却再次赢得了爱情。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也许前男友会有复合的想法,但一子并非如此。
她只是经历了种种以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改变什么。后来看到了那个离开自己,也并没有“变得更好”的前男友,有所感触而已。
那一刻,就是两个伤痕累累的人,彼此抚慰而已,那一刻,早已超出了男女关系。
作为翻拍,《热辣滚烫》的结尾采用了和《百元之恋》同款结尾,让杜乐莹比赛完遇见了前男友,但是她选择了冷漠以对,独自回家。
这个结尾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我觉得如果影片就收在这里,我会给它加分。
但是,显然导演贾玲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下一个话题讨论。
03 营销
说到《热辣滚烫》,你不可能避开它的营销。
与此同时,我觉得有必要提前明确一个概念。
我承认演员贾玲减肥100斤非常优秀,但是这和我不认可《热辣滚烫》这部片,是两回事。它们并不关联,也不绑定。
杜乐莹离开前男友后,衔接的是演员贾玲的减肥历程。
是的,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真的是导演把自己的减肥故事分享出来了,但是没说吃的什么,具体怎么做,只是几个健身的镜头,加上后来打拳的素材。
杜乐莹和贾玲是两个人,一个是电影里的角色,一个是电影背后的导演和演员。
我们不应该把角色和现实中的人当做一个人。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导演想要的就是观众把角色和演员刻意混淆了。看完整部电影一定会有观众不明白,为什么杜乐莹的故事结束了,又开始了一段贾玲的减肥故事。
就像这部影片的话题营销,贾玲为了《热辣滚烫》减肥100斤。
这究竟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热度的需要?
如果是剧情的需要,一个演员增重或者减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有必要在影片中还刻意放这么一大段吗?这和电影本身有关系吗?
这就像一个厨师做了一道菜,无论顾客评价如何,这都是你应该做的。你没有必要把自己学厨的过程讲给所有顾客听,也没有人想听。大家关心的只是你做的菜好不好吃。
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为一部电影花费的金钱和时间都是成本。我评判一部电影的标准也是很个人的,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不好就是不好。
我没有代表任何人,也没有强制任何人和我观点一致。
当然,换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都可以理解。就像我说《老狐狸》好看,有人站出来就骂我叛徒。我说《消失的她》不好看,有人说有本事我也拍一部出来。
对于这样的人,我可以用很多方式去回应,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回应。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站在同一个维度去讨论问题,得到的结论自然是千差万别。
这让我想起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人与事。
工作多年的人都懂,工作中的事其实不难,难的是和人沟通。因为很多事一个人做不来,需要协作配合。而有些人沟通的方式是,对方必须和我所想所做都是一致的。
但是他们都是心理期待,从来不主动沟通。结果很容易导致工作进展不顺利。
很多人都在预设立场盲目做事,很多人都是为了骂而骂,为了黑而黑,其实自己都没明白很多事情。
这倒符合当下短视频的速食年代,有些人看了几分钟视频,就以为自己看懂了一本书,或一部电影。
人们沉浸在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满足和快感中,几分钟就能看到几十个反转,几分钟就有几十个知识点,几分钟就能在职场如鱼得水。
我只是不想做这样的人。
抱歉,我不喜欢《热辣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