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创新民宿发展模式 增加“避暑经济”产值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0  浏览量:9

“我们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1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12万元,带动就业人员87人。我们将动员更多的村民将“沉睡农房”变成“共富屋”,带动集体经济权属人和群众富起来。”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严明福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开阳县禀赋资源优势,以民宿产业作为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和自留地,采取“林旅、农旅、体旅、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田园康养、生态康养、体育康养新兴业态,打造特色山居民宿品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水东乡舍622模式。

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激发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和活力,有效遏制操办婚丧事宜中的陈规陋习,改善社会风气。

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业务技能。丰富境内旅游业态;邀请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副教授到禾丰乡开展水东文化讲解员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围绕讲解技巧进行学习,成为新时代下水东文化的代言人、讲述人、传承人。

开展斗牛节活动。

满足群众需求,享受文化大餐。大力举办“三月三”“六月六”“斗牛节”、路边音乐会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目前,共开展活动28场次。

体验融合,蝶变乡村振兴典范

采用独特的“三改一留”模式和“622+1”利益联合机制,把农户的闲置房屋和土地转换成了风景如画的民宿,这不仅提升了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还促进了社会资本的流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乡舍已经成为一座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聚焦622模式,竣工的民宿。

设计充分考虑了回归自然和传统文化的需求,游客可以在茶园帐篷中休息,体验茶香,还能参与农事体验,享受云海、夕阳、日出、星空等自然美景。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乡村振兴典范。

多元整合,精耕旅居“全产业链”

为每位避暑客人制作一张“村民卡”,进景区可免费、到指定餐馆用餐可打折;打造“集贸市场”“乡下馆子”;把“银发族”中的老党员集中起来,一起过组织生活;邀请富有余力的退休教授等列席村里的有关会议,为村子发展贡献智慧……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山地特色优势产品,延展产业链条。

开阳举办路边音乐会。

做强农旅产业,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立足各村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食用菌、辣椒、茶叶、冷水养鱼等特色产业为基础,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旅文+N”产业,推动农旅文与体育、康养、科普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平寨、谷丰、牌坊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当地“杀鱼节”“斗牛节”聚集人气,以本地“两岔河”“溶洞”、风车、云海为网络爆点,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以高寨村“1+1”发展方式为亮点,以辣椒种植销售为主,引领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蓝阿秧”自创品牌,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文创精品,拉动“后备箱”的经济发展。

禀赋资源优势,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建立“8+1+N”民宿产业发展管理体系,即由村集体统一管理闲置农房,让本地的特色旅游业公司统一安排入住,房主可以获得纯收入的80%;村集体经济获得纯收入的10%作为协调服务等管理费;建立游客奖励评价机制,按照评分三个等级,将收入的3%˜5%用于激励奖励,不断提升民宿品质,双流镇开始梳理田坝组村民闲置房屋的交通便利度、房屋现状等因素,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逐一分析研判,判定闲置房屋的盘活价值,带动周边12户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解决了如何留住游客的大问题,让民宿产业牵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牛鼻子”。(图/文 杨刚)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