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记者一起探访风雪中的“西极国门”→
发布时间:2024-04-22 17:14 浏览量:9
风雪夜,访“西极国门”
乌云压在雪山之巅,大地一片肃杀。
4月16日21时30分,当记者来到被称为“西极国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尔克什坦口岸时,夜色刚刚降临。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尔克什坦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正在抓紧验放等待出境的车辆。
“听说前面的雪很大,一定要注意安全!”民警宋超一边递还证件,一边叮嘱驾驶人。宋超所在的1号执勤位距国门不远,是出境的最后一个点位。经过他的最终核查,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货车轰鸣着向境外驶去。
伊尔克什坦口岸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它坐落于帕米尔群山之中,是中国每天“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五国、辐射西亚、欧洲的重要枢纽。
“马上又要起风雪,入境司机估计都堵路上了……”望着越积越厚的乌云,民警陈发辉担忧地说。他与宋超仅一墙之隔,负责1号执勤位的入境查验任务。
“呼——咣——”话音未落,一阵狂风吹过,将立在不远处的警示牌吹翻在地,漫天雪花借着风势铺天盖地砸下来。记者穿着防风服,也瞬间感觉被冻透。“可能不会来车了。”陈发辉站在风雪中,朝国门方向不断张望。
“快!快!车来了!”22时20分,入境方向射过几道亮光,陈发辉急忙招呼战友,穿戴好装备,冲进风雪里。“您好,请下车接受检查。”一辆外籍货车在他的指引下,缓缓驶入待检区。
检查护照、人证比对,爬车厢、钻车底,不到5分钟,入境初检完毕,民警身上落了厚厚一层雪。“可以通行,注意安全。”前车刚刚驶离,后车轰鸣着发动机又紧跟着驶来……
“师傅,后面还有车吗?”23时30分,风雪依旧,陈发辉检查完最后一辆车后,向驾驶人询问道。“路上遇见两三辆,应该快到了。”听完回答,陈发辉和同事们决定再等等。
“我还能办手续吗?”时钟已过了24时,又是风雪天气,入境的中国籍驾驶人加拿提·别克有些担心地问。
“当然可以,欢迎回家。”伊尔克什坦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回答。
“就算只有一个旅客回国,我们也会为他加班。”伊尔克什坦边检站执勤四队副队长王平说。办理完最后一批旅客通关,时间已是17日0时30分,民警与吉方口岸进行每日通联,确认出入境数量吻合、孔道内无滞留旅客。
凌晨1时,王平集合队员复盘当日工作,核对验放数据。据统计,截至4月16日,伊尔克什坦边检站今年共验放出入境人员3.5万余人,验放车辆3.3万余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7%和74%。王平还告诉记者,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通关需求,今年1月1日起,伊尔克什坦边检站实施“7×14小时”通关模式(即每周7天、每天14小时)。一辆辆货车满载着“希望”,通过伊尔克什坦边检站穿梭在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
1时30分,一天的工作终于全部完成,陈发辉和同事们准备下班。风雪依旧呼啸,陈发辉一边裹紧大衣,一边往宿舍方向走去。(记者张佳、通讯员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