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布朗族男孩,乡村教师,月入6000多比城市教师高,找对象却很难

发布时间:2024-04-30 20:17  浏览量:14

#川媒情侣热恋遭偷拍#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72位真人故事

我叫倪华,一名90后布朗族男孩。

小时候贫困的生活,没有磨灭掉我对梦想的追求与渴望,在大学时,我学了热爱的音乐专业,由于出众的音乐才能,我成了大学里的红人。

本来所有的老师同学,都以为我会在音乐之路上大放异彩,没想到大学毕业后,我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到乡村做了一名乡村教师……

(这是我,一个愿意把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的音乐老师)

1996年,我出生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一个茶农家庭。

景迈山是我国六大茶山之一,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申遗的项目,备受人们瞩目。它风景优美,堪比仙境,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却只有贫穷和落后。

缺吃少穿,是那时候的常态。我记忆中,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顿肉,只有感冒发烧了,大人才会买点猪油煎成渣,给孩子解解馋。

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外公干活时把腿弄伤了,在医院里住了半个多月。有亲戚去看望,提了几袋方便面,现在的孩子根本都瞧不上,却是那时候的我难得吃上的美食。

那几袋方便面外公舍不得吃,全让给我吃了。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那是我童年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

至于玩具,更是没有那时候村里的孩子甚至会到垃圾堆里捡来医院废弃的针筒等来当作玩具玩。

(小时候的我)

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很少能看到车辆,偶尔有一户有拖拉机的,在村子里就算得上是有钱人家。

我们离镇上有20多公里,差不多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赶一趟集。四五户人家在一起,去蹭别人家的拖拉机,通常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赶集,遇见一个水果摊,我被水果的香味引诱得走不动了,妈妈问我想不想吃,我点点头,妈妈随手摘了一颗葡萄塞进我嘴巴里。

其实,她本意是让我先尝尝甜不甜,不想摊主看了就破口大骂,集市上的人顿时对妈妈指指点点。

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每次带爸妈出门,如果有人对爸妈稍加无礼,我都会跳出来保护他们,我不想让他们再遭受屈辱。而且也是从那以后,我时时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爱的人。

(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的合影)

我小学是在村里的学校上的,学校条件很差,地面坑坑洼洼,板凳都还要自己从家里带。

我们村是一个布朗族聚集村,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布朗族的,说的全是布朗族语。老师偶尔讲一句汉语,我们根本听不懂,更别说说了。

小时候的我,性格特别内向,缺乏自信。其实,我很小的时候乐感就很好,特别爱唱歌,但是由于我性格内向,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所以没有一个人发现我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我在小学时的成绩还是蛮好的,可是我们那时候的命运,是只能上镇上一所很普通的初中,然后混完初中就回家了。

(在课堂上教孩子们我的自创歌曲)

转机来自于我们布朗族一个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他叫苏国文,是我们布朗族最后一位世袭头人。

他在当地学术界很有威望,也十分关注村子里孩子们的教育状况,是他到学校跟校长建议,让校长推荐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去上县城里的民族中学。

于是,我和班里其他五六名同学,才有机会上了县城里的中学。

这位老师没有教过我课,却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那时候开始,我懵懂意识到,一个老师之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作用。只可惜,我怀着无限憧憬期盼着开学,第一天就让我十分扫兴。

开学前几天,我们约好了一辆客车,可没想到,到了那天,左等右等不见客车的踪影,原来是司机得知我们这边山路难走,不愿来了,这下可急坏了我们。

(大学毕业)

好在终于联系到一辆货车,家长都挤在车斗里,爸爸心疼我,硬是把我塞进驾驶室。我们村距离县城8、90公里,山路十八弯,我们一路颠簸才终于到了学校。

报完名后,我和那几个同学到校门口的一家两元店里逛了逛,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我的目光被一只玲珑剔透的水晶球吸引,就没忍住花了两块钱把它买了下来。

回去打车的时候因为开错车门,被司机骂了一顿;回到家后,又因为买了水晶球,被家人责备了一通。

总之,我的初中生活就这样,夹杂着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徐徐拉开了帷幕。

由于民族中学里各民族的学生都有,老师授课也都是用汉语,这样就逼着我要快速学会汉语。可能我也比较有语言天赋,不久我就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应该是我到县城上学获益最大的一件事。

(在舞台上表演的我)

但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也接踵而来,由于我从小性格就不够强大,在学校里经常遭受校园霸凌。

还记得有一次回家,从家里带来很少的生活费,刚到学校没几天,就被一个学生在角落拦住,威逼着全部掏出来交给了他。

那时候的我不敢声张,剩下的几天只能饿着肚子,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又回家硬着头皮跟爸妈要了一点钱。

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没有激发出我的反抗意识,反而让我滋生出一个错误的念头,只有也做一个坏孩子,才不会被人欺负。

于是,我也跟着那些坏孩子学坏了,去网吧打游戏是家常便饭。可能内心深处的善念一直不曾泯灭,那些欺负别人的事情,我从来没做过。

这样,我原本很不错的成绩一落千丈,幸好初三时换了一个严爱有加的班主任,虽然我那时候已经自暴自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我,总时时鼓励我,才让我重新又燃起对学习的热情。

终于在中考时,以第二名的成绩分进了一个普通班。

(小时候,我们那里的祭茶祖活动)

这件事令我再一次认识到,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一位好老师。

上了高中以后,我对音乐的热爱再也无法遏制,好在我爸爸比较开明,并没有觉得爱好音乐是不务正业,反倒觉得这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于是,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把吉他,是我自己花400块钱买的,但是我们家没有钱送我去专业老师那里学音乐。

我只能自己摸索,说起来我还真有音乐天赋,那时我在完全不懂乐理的情况下,就能写歌,自弹自唱。

高三的时候,我坚定了要走音乐这条路,爸妈依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在艺考前,我需要到省城参加一个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学费要7、8000块钱。

这笔钱对于我们家是一个太庞大的数目,我纠结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跟爸妈提这件事,没想到爸妈毫不犹豫地,很快给我筹到了这笔钱。

(中学时候的我)

当他们把钱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的眼泪重重地砸在了这沓人民币上。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不能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

集训的那一个月,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乐理知识。而一同去的同学,有些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音乐,这种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我想到一句很形象的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有些人一生都奋力跋涉在去往罗马的路上,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住在罗马。”

对于我来说,连感慨命运不公的工夫都没有,只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才能缩小和同学的差距。

一个月集训下来,高考也来临了。那年高考,我顺利被红河学院音乐系录取,虽然这只是一所二本学校,可是对于一个才正儿八经学了一个月音乐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大学时在舞台表演)

接下来的大学时光,算得上是我的一个高光时刻。我加入了吉他协会,并很快成为协会副会长,负责带新学员。

虽然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但是能独立创作的还是凤毛麟角,而我一直都在尝试自己写歌,学院的老师都知道,并欣赏我的音乐才华。

在大学时候,我改编的红院版《成都》,更是风靡全校,我为此还上过校园年度风云人物榜。

那时候,我经常怀抱一把吉他,在校园的操场上自弹自唱,每次只要我一现身,周围就聚集了一群小迷妹。

2018年,我大学毕业了。在老师同学眼里,我的音乐学得那么棒,本来有更广阔的路,但令他们惊讶的是,我决定考特岗教师。

其实,这不是我一时冲动做出的选择,而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小时候的经历,让我立志做一个有爱的人,以善言善行温暖他人,影响他人,而老师这个职业最能践行我的理想。

(手把手教孩子写字)

只是我是个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和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竞聘,并没有那么容易,还要先考教师资格证才有报考资格。

经过一番辛苦努力,教师资格证倒是顺利拿到了,可那一年,我的家乡澜沧县不招特岗教师,我只好报考了景谷县的特岗教师。

我笔试成绩很不错,但面试就不行了,其他的师范生都在学校实习上过课,只有我一点讲课的经验都没有,所以面试成绩一塌糊涂。

但折合在一起,我的总成绩还是排在了第7名,那年景谷县正好就招7个特岗教师,我是险胜入围。

我被分配在景谷县碧安乡昔本小学,这是一所非常偏僻的学校,从县城到乡镇120多公里,从镇上到学校还要40公里。

当我第一天去报道,坐着车颠簸在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时,内心就打起了退堂鼓。

(和昔本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那天到了镇上之后天色已晚,于是,我只能在镇上的一家旅馆先住一晚。

不想这天晚上正好停电了,倚在旅馆房间的窗前,看外面漆黑一片,远处层峦叠嶂,在夜色中像一个个黑色的巨兽。我的内心绝望到了极点,觉得眼前的景象,就像一个隐喻,预示着我的将来也是一片黑暗。

于是,我打电话给爸爸,说我不想签合同了。经过这么激烈的竞争才考上的,爸爸自然不同意我的决定,就发动亲朋好友都打电话做我的思想工作。

在他们的轮番“攻击”下,我终于妥协了,第二天在合同上签下潦草的名字,就奔赴我的目的地——昔本小学,从此开启了和这里的一段奇妙的缘分。

昔本小学只有72个学生,我在这里带语文兼班主任,以及全校的音乐课。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孩子们的纯真淳朴很快冲散了我初来时的失落。

(带孩子们录制节目)

由于这些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教育,现在的乡村小学硬性条件并不差,整齐高大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操场,就连我的宿舍也配备了厨房、卫生间。

但教育拼的是软实力,尽管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上去了,但由于地处偏僻,年轻优秀的教师仍然不愿来,支撑乡村教育的多数还是当地年龄较大的老师,导致乡村学校缺少新鲜血液,活力不足。

而这些山里的孩子很少见到外面的世界,所以性格普遍比较内向,缺乏自信。记得,我有一次举着手机要给一个孩子拍照,他居然都紧张哭了。

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眼前还晃动着孩子们胆怯的眼神,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时候的影子。

怎么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在别人面前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在我看来,孩子性格的塑造远比课本知识的学习重要。

(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于是利用我的音乐专长,在学校成立了一个“爱的乐团”,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唱歌,给他们排练,还根据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创作了一首《小书包》,并且用镜头记录下来,发布在网上。

除了教他们唱歌,我还编导了“小记者系列”“倪老师和小朋友们系列”等短视频。

本来只是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没想到发布到网上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让我确信了做这件事的重大意义。

孩子们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以前都躲着镜头,现在都抢着要当主角。尤其是,我选的小记者小陶,现在堪堪的是一枚“社牛”。

看着他们的成长变化,我内心的欣喜不言而喻。孩子们和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一个个叽叽喳喳地抢着跟我说话。通过和他们的谈话,我也了解到孩子们更多的情况。

(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学校里一个叫小马的同学,妈妈因病长年住院,为了支付高额医药费,全家就靠爸爸一个人在外跑运输。

还有一个叫李阳的小朋友,在他上学前班时,妈妈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在上卫校,经济十分拮据。

我的短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有不少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孩子们,我就把这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推荐给他们。

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去了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年纪都挺大了,照顾他们的生活自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孩子们经常头发油腻腻、乱糟糟的,很久都没清洗打理。自从我来到这所学校以后,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理发、洗头,另外最让我得意的是,我一个大小伙子,居然还学会了给女生扎小辫。

(给留守儿童理发)

爱出者爱返,看到我对孩子们的倾心付出,家长们都对我感激不尽。

由于我离家太远,周末都是留守在校园,孩子们知道我一个人孤单,都三三两两的到学校来看我,家长还让他们还给我带来腊肉、香肠和蔬菜,有时候甚至还抓一只鸡带给我。

快到农历年的时候,村子里经常有人家杀猪,这时我就成了他们的座上宾。

就是这些细微的举动,一点点温暖润泽着我的心灵,让我坚定了要扎根乡村的决心。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人生的常态。2021年,在昔本小学工作了3年后,一纸调令把我调到另一所乡村小学——景谷县芒卡小学。

临走的那晚,我彻夜未眠,脑海里回放着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幕幕画面,泪水打湿了枕头。

孩子们挤满了我的宿舍,哭着跟我告别,我好不容易忍住的眼泪再次决堤而下。

我曾经也想过要永远留在这里,但我觉得他们自信开朗的性格基本已塑造成功,还有更多的乡村孩子等着我去改变。

(参与录制节目的海报)

如今,我在芒卡小学已经工作了2年,我把在昔本小学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用在这里的孩子身上,效果同样很好。

但随着我的短视频爆火之后,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比如说我不务正业,说我消费孩子。

对此我不做过多辩驳,人行走于世,既要经得起赞美,也要受得住诋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结果是对流言最好的反击。

等把这一批孩子带毕业,我想回到家乡支持家乡的教育。因为父母年龄渐渐大了,我希望可以离他们近一些,在工作的同时,可以多陪伴照顾他们。

虽然古人说“忠孝难以两全”,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还是可以找到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点的。

(参加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最后,呼吁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到乡村教育中来。其实,现在乡村教师的待遇已大大提高,加上各种补贴,收入甚至比城市教师的收入还高一些。

比如,我现在的月收入能有6000多块,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收入已经不低了。

但现在真正考验乡村教师的,已经不再是物质了,而是要面临精神上的困顿与孤独。就像我现在,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同事和孩子们都纷纷离校,只有我固守学校。

每当夕阳的余晖全部散尽,夜色吞噬了整个校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就会将我紧紧笼罩。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中,确实对找对象有影响,很少有姑娘愿意嫁到这么偏远的地方生活。

但是,人在做任何一种选择时,必然要有所舍弃。舍弃的越多,往往得到的也越多。

(未来还会坚守乡村教育)

作为乡村教师,舍弃了城市的繁华灯火,得到了乡村的璀璨星光;舍弃了个人的更好境遇,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所有的舍弃都值得,所有的选择都有意义。而且我也坚信,一定会有一个好姑娘理解我的选择,选择我的选择。

我在时光里静等与她相遇。

【口述:倪华】

【编辑:由缰】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川媒情侣热恋遭偷拍#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