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邛崃丨春访夹门关

发布时间:2024-04-22 22:06  浏览量:9

图丨李益炯

用声音记录一切美好,

让我们聆听城市发展的声音

这里是“聆听邛崃”第55期。

关在山边,水出其间,故名夹关,

这里承载了千年古韵和光阴故事,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曾从此经过,

古时商贾云集,马帮往来不息。

这里满眼锦绣山水,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汉字里作为方位的“西”,是给人极好联想的一个字眼,丝绸之路的波澜壮阔,玄奘取经的波云诡谲,戎马倥偬的荡气回肠,当然的有“西行”二字所赋予的宽广联想。这联想甚至不用过多解释,一个钟情山水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抗拒湘西、川西的独特魅力的。

图丨川南老蒋

至于夹关,便是在这样一个审美范畴里的“以西”,成都以西的邛崃,邛崃以西的夹关,有着“天府之国”“巴蜀四大古城”“临邛四大古镇”等多重滤镜,“夹门关”的历史渊源,以及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腹地的时代坐标,文字上,这里是个极美丽的地方。

图丨杨辉祥

至于要迅速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风物上我们可以代入沈老笔下的湘西,就同《边城》开篇中所描绘过的那样,青山同绿水,以及烟火氤氲的小城;人情上,似乎可参考《芙蓉镇》,还有一些很古的东西在这里,时代的洪流也不曾将它洗尽冲散。

等到有机会亲眼所见,除却上述这些共通的印象之外,又还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细节。像是碧绿的给人以富庶江南印象的茶田,茶田以外绵延的群山,淡薄的山脊组成乡野特有的天际线,恰是文人山水画里的笔触。像是窄窄的石桥与石板路,有五百年风吹雨打的禅意,也有川西民居原真记忆的深味。沿河的柳树,清明时节风华最甚,绿树妆点出的民居,融合了古代与现代。

图丨杨辉祥

按照乡野的规矩,逢3、6、9有早集,集市也有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物资交换,有平常所不见的人气与商机。南大街42号的肉汤圆,纯手工制作,只卖一个上午,先到先得。遵循同样逻辑的还有一街之隔的肥肠血旺与凉拌猪头肉。它们同为盛会之上的“面子”,但又不单单只是薄薄的一面,掰开了看,也还是“面子”以下的“里子”。它们的紧俏也绝不因为奇货可居。卖肉汤圆的老伯说了,赶场前几天就要开始备料,一切的辛劳都只为一上午的闹热与丰收,仪式感拉满。

需要承认,生活到这里变得很慢,仿佛夹门关阻隔的不单是自然意义上的山水,还有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这一方独特的天地里,现实的秩序以下,仿佛还有着另外的一套生活逻辑,源自于这方独特山水的逻辑,源自于悠久历史的逻辑,乡土的,原真的,因其难得,所以被珍重。

据说李玉当年拍《红颜》,取景就在夹关。我还没看过电影,但从这电影取景这一件事来看,似乎又给我们了解夹关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

夹关,无需为她加过多定语,

总之她在神秘的“邛崃以西”,

同样也在靠近都市的郊外。

她在历史与人文课本里,

同时也在课本以外。

接近她,你才能了解她;

了解她,你就会喜欢上她。

- END -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