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巴镇将“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 兴农壮工强旅打品牌
发布时间:2024-04-17 04:39 浏览量:5
吴川市覃巴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保障“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2023年,覃巴镇财政收入493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15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
覃巴镇一家黄牛养殖基地,梧聚黄牛肉酱、黄牛肉干等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高。
兴农业: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描绘美丽乡村多彩画卷
覃巴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且交通便利,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覃巴镇紧抓乡村振兴的机会,稳步增强经济造血功能,将原先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先试先行。
不断加快乡村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认真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养殖业方面,支持梧聚农牧等企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吴川黄牛养殖产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和保价收购的合作模式,目前该基地的黄牛存栏量达到3000多头,吴川黄牛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通过优惠措施,成功招引湛江市龙头企业广东健强集团有限公司回迁覃巴镇,开展种猪繁育和生猪养殖的生产经营,生猪存栏量1.5万头,年出栏量达2万头,预计带动企业年投资3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80人。
特色农业成为香饽饽。该镇聚焦特色种植产业培育,形成1600亩砂糖桔种植产业、马路村特色农产品百亩示范种植基地。并引进新型牧草品种“中国金草”、“19香”丝苗米和“玛莎莉”蕃薯、广藿香在覃巴落地试种,吸引了不少群众积极参与。
覃巴镇一家黄牛养殖基地。
壮工业: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科技壮大镇域经济
覃巴镇工业基础雄厚,该镇以“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全面壮大镇域经济,积极推进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吴川烤鱼预制菜产业园、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及广东浩特电器有限公司的集成环保灶研发、光伏产业等生产建设全面升级发展。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至为重要。覃巴镇以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助力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完善镇领导挂点服务机制,推动解决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健康发展和助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悉,经过该镇提供有效保障,国美公司的吴川烤鱼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及中央厨房项目有望在今年内落地建设。
激发创新动能,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覃巴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为首,加快培育预制菜产业集群,推动水产业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广东浩特电器有限公司的集成环保灶研发、光伏产业等生产建设更上一层楼。
覃巴镇有16公里海岸线,发展文旅得天独厚,这是明珠湾海滩一景。
强旅游:撬动旅游内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名片
覃巴镇有16公里海岸线的鼎龙湾和11公里海岸线的吉兆湾,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旅得天独厚。该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覃巴文旅打造成新消费增长极。
整合吉兆湾旅游区、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南海明珠旅游度假区,串联沙田、那碌、吉兆、六鳌等行政村形成覃巴特有黄金海岸滨海旅游资源。结合海洋主题公园,滨海露营、水上游艇等娱乐活动,发展集海洋科普教育、摄影、康养休闲、娱乐、特色产品买卖等于一体的黄金海岸旅游区域。
围绕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新村、红色100示范村那梧村、吴川市美丽宜居示范村马路村、雅居乐明珠湾“后花园”罗村等村庄,多维发展农旅观光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覃巴明珠湾一景。
打品牌:20多种优质农产品电商直播
覃巴镇充分运用本地资源禀赋,打响区域特色公共品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通过不断完善镇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体系和品牌建设,精心策划区域公用品牌“覃农巴礼”,先后研策筛选了60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最后将覃巴丝苗米、梧聚黄牛肉酱、黄牛肉干、牛肉月饼、湛杨海鸭蛋、福海肉粽、博茂海蜇、覃巴番薯、覃巴西瓜等17家企业共5类20多种产品纳入覃巴镇域公用品牌建设体系。这些公用品牌通过电商直播,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29日至3月30日,该镇组织开展2024年第1期农村电商直播人才技能培训活动。本轮培训共有农业公司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创业青年、邻近镇村村民等38人参训,增强了群众对目前电商直播发展趋势的认知和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增加产品销量的信心,有助于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相信不久,覃巴镇的优质农产品从这些电商手中飞入千家万户。
覃巴镇还加快建设烤鱼预制菜产业园,支持梧聚农牧等优质农企扩产提效,做优做强番薯、砂糖桔等“土特产”,加快黄牛、烤鱼等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促进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谋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民宿,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商贸流通。
- 上一篇:每天跑步几公里最合适?建议与个体差异解析
- 下一篇:漯河:研学“许慎”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