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险箭扣

发布时间:2024-04-18 08:00  浏览量:2

于书文

箭扣长城修缮五期工程4月进场,对怀柔长城117号至122号6座敌台以及敌台间5段共915米墙体进行修缮。箭扣之名有何来历?箭扣长城的奇险峻秀体现在哪里?它的典故传说都有哪些?翻开历史的画卷,在燕山南麓逶迤起伏的山脊上,那横贯东西雄伟苍凉的巨龙,仿佛正在默默诉说它的惊世传奇。

张弓扣箭

箭扣长城位于怀柔区雁栖镇与渤海镇交界处,东连慕田峪,西接擦石口,北侧为雁栖镇西栅子,南侧为渤海镇田仙峪。箭扣实际是个大概念,它由“牛犄角边”开始,经“北京结”至“九眼楼”,全长10余公里。这一段长城山势险峻、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显得更为雄奇。随山势跌宕起伏的长城,在这里就像笔走龙蛇的草体书法一样,极具魅力。那些城墙因自然风化,岁月刻下的印痕十分明显,那沧桑的残缺之美,让顿挫磅礴的笔触,书写在悬崖峭壁之上,引发无限遐思。

美与险是箭扣长城的代名词,正因如此,箭扣长城一直未对外开放,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野长城”。

“箭扣”何以称为箭扣?遍查史书,鲜有记载。这段长城东侧为贾儿岭长城,西侧为田仙峪长城,皆因关口而得名。箭扣不过是个意向性的名字,相当于小名,但它却形象地把整段长城蜿蜒起伏呈W 状的轮廓,比喻为蓄势待发的张弓扣箭,充满豪气。名字虽好,但由于道路险塞,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

我曾听当地流传一句俗语:“背梯架过箭扣——没挑”,是说箭扣险峻,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背着梯架翻过而不能挑着担子。这句俗语一是说箭扣之险,二是说箭扣之名早已有之。

一百多年前,诗人刘庆堂游历于此,留下了一首诗:“涧口巍巍叠嶂开,巉岩小径入云隈。同游到此齐翘首,遥望人从鸟道来。”

诗的引言中写道:“由龙潭左侧悬崖直上,约三里许,即至涧口,俗读如扣险径也。攀跻之难,殆过蜀道。”诗人形容涧口如李白笔下的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山路之险,只有鸟能够飞过,其惊险程度可想而知。

据此,有人认为箭扣原名应为“涧口”,“涧口”与“箭扣”谐音相近。后来,人们觉得“箭扣”的名字更贴切,就逐渐地以“箭扣”代替了“涧口”,而且越叫越响。

2022年,箭扣长城三期修缮工程期间,怀柔区文物部门在正北楼附近西栅子村民家征集到一方石碑。碑呈方形,灰白色,较光滑,专家认定为明代万历年间长城城工碑。因曾用作洗衣服的搓板石,中间部分字迹漫漶不清,但“分修黄花镇地方箭扣子”等字迹清晰,从而揭示了箭扣长城名字的秘密,说明箭扣之名并非后人附会,至少在修建长城时已经存在。

险峰风光

沿着断壁残垣,穿过矮树丛林,踏着先人足迹,探访每一座饱经风霜的城楼。那残破、古旧、朴拙、壮观的砖石长城绵延于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中,荒凉沧桑、不事雕琢的自然美越发令人感叹。

箭扣长城曲折多变,波澜壮阔,几处精华点段临渊鹤立,摄人心魄,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牛犄角边,箭扣长城的东端起点。此处东接慕田峪长城,于山脊处突然不顾一切地抢占制高点,直冲山顶,直到海拔1039米的地方,立一敌台,形成尖角,而后又突然翻身下降,返回山腰。这是长城上最大的“牛角”,即使绕一段很长的弯路,再辗转回到对面的山头,它也无怨无悔,不低头,不潜藏躲避,把一身雄浑苍劲牛气冲天的勇气、豪气和霸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牛犄角边向西,就是大名鼎鼎的正北楼。此处敌楼规格较高,方方正正地矗立于山顶,正南正北方向,傲视群雄,因位于田仙峪正北,故得名,也有人叫它“镇北楼”。楼内楼外,基本保存完好。驻足正北楼,西北方向的长城尽收眼底,附近的小布达拉宫,更充满了神秘色彩。

小布达拉宫巍然屹立在白色的花岗石上,右侧悬崖,左侧峭壁,一处四米左右无扶栏的阶梯甚为陡峭,攀爬至此必须四肢并用。过去人们称这里为“东油篓顶”,是这段长城的险峰之一,山峰高耸,巉岩裸露,敌台修在山顶上,从山下望去,削肩直颈,犹如古代盛油的“油篓”。此处是实心台,由于过于陡峭,两边的长城只能修在敌台脚下,从长城不能直接进入敌台,所以长城内侧修有登城券门。由此沿台阶攀援而上可达台顶。远远望去,参差错落,与西藏布达拉宫真有几分神似。

这里天梯入云。这段长城在“将军守关”西侧,经过一段平缓之处,奇峰凸起,直接云天。长城贴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精细,构造坚固。这是一段七八十米的山崖,墙体残破,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的残缺之美。长城在这里就是一架梯子,把人们引向遥远的天际。所有的攀登者在这里都不敢有丝毫大意,双手紧抠着城墙的石缝,沿着手掌宽的砖棱子,一步一步地向上挪。

这里鹰飞倒仰。这里的山势状如雄鹰,有鹰头、鹰身和展开的双翅。为什么倒仰?是说山高而险,150米左右的塌方断崖,正好是一座山峰垂直的切面,老鹰到此也不得不翻身仰飞才能越过。这里是箭扣长城最危险的一段,几乎每年都有意外发生。但是箭扣长城的魅力实在难以抗拒,它的壮美是一种抵御不住的诱惑,大自然的出神入化与鬼斧神工,在这里融合成美轮美奂的人间奇迹。

除此之外,还有擦边过、鬼见愁、将军守关、北京结、西大墙等知名点段,有人概括为箭扣三十六景,每一景都有独到之处。风刀霜剑和人为的践踏,使箭扣长城一天天变老。但是,作为一处险关,千百年来的岁月丝毫没有改变其神韵,倒是它那雄奇的气势和富于变化的韵律,俘获了不知多少人的心。

五百年边塞

箭扣长城包含贾儿岭口和田仙峪口,《日下旧闻考》记载:“渤海所下隘口七:慕田峪关永乐二年建,贾儿岭口嘉靖十五年建,田仙峪寨永乐二年建……”据此推算,箭扣长城至少已经存在了五百多年。

明弘治六年(1493年)五月,平江伯陈锐上陈五事,其一为:“居庸、山海诸关,黄花、密云、古北口,修理墩墙多虚应故事,一遇山水冲激,辄复损坏,山木为人砍伐,险阻变为坦途。此后巡边大臣,应同巡关御史及镇巡等官,遍历踏勘。某地可增墩堡、某地可置沟墙、某树可植、某岩可削、某地近可使兼管、某地远可加分守,逐一处置,务求至当。”

自明弘治年以后,蒙古鞑靼部迅速兴起,遗留边外的朵颜部虽然表面已经依附明朝,但背后却为鞑靼或瓦剌部侵扰边关做向导。田仙峪长城段虽于史籍中所记甚少,但发生于怀柔长城的几次大的战事,其中与朵颜入犯有关的仍留有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十二月,朝廷要求在擦石口、亓连口以东直抵古北口一带,各添设大墩一座,每墩阔十二丈、高三丈,上置草屋,下挑壕堑,各遣谍者20人,分班瞭望。这一时期,明廷开始下大力气加强边关防守,为昼夜瞭望,在墩台上加盖草屋。尽管加强了防备,可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仍发生了“虏入黄花镇,杀掠人畜”的事件。这次蒙古入侵地是黄花镇地区,包括慕田峪以西的贾儿岭口和擦石口一带。

《四镇三关志》记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西虏犯慕田峪、贾儿岭,地方官军御却之。”西虏指朵颜,率部入侵,由贾儿岭、田仙峪突破,围慕田峪,守备陈舜被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达汗自古北口破关,大掠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直逼皇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

频繁的战事,不仅使箭扣一带长城修建得十分坚固,也为其平添了丰厚的人文史韵。箭扣长城是历史馈赠的瑰宝,它的每一块青砖条石都有满满的历史故事,每一段城墙都有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