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古月受邀参加国宴,上将杨白冰打了个招呼,吓得他连忙站起

发布时间:2024-04-19 01:39  浏览量:7

1989年,古月参加国宴,上将杨白冰过来打招呼,吓得他立马站直了。

1989年,在中南海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国宴上,古月作为最特别的宾客,吸引了在场其他嘉宾的注意。甚至还有一位将军亲自前去和他说了一句话。

将军的话让古月十分惊讶,他当即起身连连摆手说:我叫古月,不是毛主席本人。

将军说了什么话,古月又是个什么人呢?

古月是一个特型演员,但他真正踏上演艺事业之路,还多亏了他的姐姐。

“古月”其实还是个艺名,他的真名叫做胡诗学,1937年出生在武汉。

他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他的父母都已经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只剩他和自己的姐姐相依为命。

等到了古月十岁那年,他的姐姐被文工团选中,当时还是小孩子的他很舍不得自己唯一的亲人,就一直跟着姐姐,最后也被文工团录取

不过当时的古月最开始也不是从事演艺工作,而是文工团内的一名干部,虽然在文工团耳濡目染了许久,但是也没有什么当演员的想法。

如果没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恐怕我们就一直见识不到古月活跃在大银幕上了。

1967年,古月因公出差,在当时的火车上一个人一直盯着他看,仿佛是看到了什么熟人一般。

就算是认识的人一直看自己心中也难免会有芥蒂,更何况是陌生人。于是古月就问人为什么要一直盯着自己看?

那个人仿佛是才回过神似的,对着他连连道歉,说你长得和毛主席实在是太像了,就好像毛主席坐在我身边一样。

听到这话,古月也觉得人说的确实不错,只是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回到文工团后,才学着毛主席的样子打扮了一番后,让同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和伟人相似。

这一打扮可不要紧,在同事们看来,面前的这人梳着中分头,拿着香烟叉着腰,简直是和毛主席一模一样。

不过在当时古月也没有什么演戏的兴趣,他兴之所至模仿一下毛主席,也不过是偶然的行为。

时间就这么来到70年代,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逐渐的发展了起来,影视行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相关部门就想扶持一下发展中的电影产业,准备将大量的题材搬上荧幕。

不过在选角上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当时准备的题材很多都我们国家,我们党的故事,这就要求了不仅要在剧情上还原历史,还要尽可能的在人物上做到一模一样。

为此,相关部门特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以饰演领导人的演员们,而在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便是毛主席的扮演者。

当时的文化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符合条件的演员,最后选出了包括古月在内的二三十位演员的资料一起送到了人大常委。

当时的人大常委的委员长是叶剑英元帅,看到古月的照片后,叶帅也觉得他十分符合条件,就将他和其他的两个人一起选中了。

虽然成功入选,但是想要成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对当时的古月来说,还是十分的困难的。

因为他连一部戏都没有演过,虽然对于毛主席很熟悉,但是想要完全模仿毛主席的神态,气质也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更何况,他目前还是候选人之一,之前没有这个机会就算了,如今都走到最后一步了,他自然要更加努力,争取成为那个独一无二。

古月想通这个道理之后,也就不再畏手畏脚,而是沉下心来,投入到对毛主席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的研究中。

很快就到了面试的那一天,准备得十分充分的古月,在面试的时候所做出的一言一行,都很符合叶帅等人记忆中的毛主席。

到场的导演编剧也都很惊讶于古月的表现力,就这样他通过了所有考核,然而,对于他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

1989年的国宴上,上将杨白冰和古月打招呼,古月受宠若惊立马站直了。

因为外形酷似毛主席,古月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宾客的关注。他是怎样开始投身于演艺事业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古月在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包括叶剑英等老革命的高度认可。

不过这也仅仅是开始而已,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要学习的东西可是很多,

当时的古月不仅没有演过戏,对于演戏的种种规矩也不是很清楚。在他出演首部电影的拍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因为他还是个新人,所以难免会遇到许多没办法预料到的问题。虽然说是长得很相似,但是气质神态之类的,可不是几天的锻炼就能够做好的。

为此,古月可没少被导演批评。在一次拍摄的过程中一个听头拍摄了许多次都没有通过,不是用力太猛,就是演得不像。

接连几次的卡壳后,导演也不由得有些生气,看着古月语气也不由得变得带着刺。

不过面对这些困难,他也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连连对人道歉,等到下班之后就马不停蹄的泡在档案馆和图书馆里。

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自然是被相关部门授予了能够查阅这些资料的权限。

为了演好毛主席,他不仅在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当中,不断地阅读毛主席的著作和言行记录,更是旁听了一些工作会议,切身地体验到了毛主席在工作生活时候的真实情况。

就这样,通过在工作时间和课余时间兢兢业业的学习,古月的演技也是慢慢的成长起来。面对镜头,也不再像是之前透露着新人的气息,而是显得老练而成熟。

在一次次的拍摄当中,古月平生的第一步电影就这么完成了。

1981年,电影《西安事变》如约上映。这部电影里虽然毛主席的镜头不算多,但是古月还是完美的将剧本和历史上的毛主席还原了出来。

在电影中看见毛主席的镜头,而且还演得如此高度还原,观影的群众也不由得很惊讶,还有一些群众则是表示,自己仿佛是看见了毛主席又回来了一般。

影片结束之后,古月的名气也是一炮打响,没过多久,就马不停蹄的参演了另一部电影。

这次的拍摄就顺利了许多,一是古月已经有了拍摄经验,二是通过大量的学习,他逐渐的抓住了毛主席的精髓,饰演起这位领袖也是慢慢的得心应手了。

不过,虽然在演艺这方面进入正轨,但是古月的生活也不算是富裕,尤其是在北京,生活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当时的演员不像是现在只要出镜,不管演得好不好就有大笔的钱拿,古月他们的工资相对固定,拍多少戏拿多少钱。

而且他们都很敬业,除了拍戏之外也没什么想法,自然也就拿不到太多钱。

不过虽然赚得不算多,但是古月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他的妻子张燕也是辛勤持家,不仅事业蒸蒸日上,而且把家里也弄得井井有条。

于是这对夫妻的生活就慢慢稳定下来了。

随着古月参演影片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是逐渐的在群众中传播开来。

有一次他去陕北地方拍戏,当地的群众在革命时期和毛主席有过很长时间的接触,也和毛主席达成了深厚的情谊。听说了有人来演毛主席,就不由自主地向着拍戏的场地凑过去。

这些群众看到古月的样子立马就惊呆了,因为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样貌还是气质都和记忆中的毛主席别无二致。

拍摄一结束,古月看到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的群众也没有什么架子,只是站在他们中间亲切的攀谈起来,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着自己不是毛主席,只是他的特型演员而已。

一些村里的老人看到这幅场景也不由得感叹着,这个演员虽然不是毛主席,但是这种行事作风来也和毛主席别无二致了。

群众觉得他很像,那么其他见过毛主席的人们,又如何看待古月呢?

1989年,古月出现在国宴上,上将杨白冰激动得主动走过去打招呼。

他不仅被将军认为很像,普通群众更是把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分出一部分,变成了对他的喜爱,这是真的吗?

1984年,正在参加中国革命之歌演出活动的古月,得到了一个特别人物的邀请,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这部音乐剧的编剧,同时也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李敏早已经听说了古月的名气,但是苦于时间的原因,所以一直没有能够能和他聊聊,

同样的,古月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因为当时她也很想和李敏认识,以便更加了解毛主席生活中的细节。

就在这年的12月26日,古月应邀来到了李敏家中。

在这里,古月见到了许多和毛主席相处相当长时间的人,像是当时的炊事员,警卫员,医生,护士等人,而且还见到了为毛主席拍摄了大量照片的侯波夫妇。

在和这些人的相处交谈当中,古月了解到了许多毛主席生活中的小细节。包括毛主席吸烟时喜欢左手拿烟,而且长时间不吸。

烟灰如果长长的堆积起来,则会用手弹走烟灰,看文件的时聚精会神的看,时不时的捞出茶叶来放进嘴中咀嚼,用来提神。

警卫员则回忆道,毛主席喜欢跳舞,但是他的跳舞更像是一种放松运动,经常就是跟着拍子一下下的运动身体,跳起来很像是广播体操。

而且还很喜欢家乡的曲调,每次听到湖南的曲调都不由得跟着拍手,一边伴舞以便哼歌打着拍子。

这些点滴细节不仅是资料中难以看到的,更是能够更好地塑造毛主席的形象。正是这些细微的细节,才让古月饰演的毛主席,非常贴近实际。

就这样在无数的练习和思考下,最终古月来到了事业的最巅峰。

九十年代,相关部门想要拍摄关于三大战役和之后解放全国的系列电影来,这一系列的电影对标前苏联的解放系列电影,如此重要的影片在选角方面必然是十分的严苛的。

而毛主席这一角色的演员,剧组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当时已经相当出名的古月。

虽然在此之前他也已经扮演了许多次毛主席,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他的第一反应依旧是进行推辞,表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

但是在剧组的多次邀请下,古月也就接受了剧组的邀请。

在拍摄的过程中,古月也不断地精进自己的演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演技,而且在思想方面的越发的成熟。

饰演的毛主席不仅惟妙惟肖,而且还带着伟人的思想,可以说,现在的古月已经是毛泽东特型演员的集大成者了。

1991年,两部大决战电影相继上映,立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电影细致的考据,精妙的剧本和恢弘的场景,还有古月出神入化的演技。

在电影中,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几乎是和历史上相差无几,语言,动作,神态都和生活工作中的毛主席别无二致。给观众带来了绝佳的观影体验。

到次年六月,大决战系列影片全部公映,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表彰大会,在大会上授予了古月二等功的荣誉。

不过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烦恼。

就是因为和毛主席过于相似,以至于每次出去拍戏,都会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围观。这种情况在拍摄了大决战之后,更加严重了。

在他第四次来到陕北,拍摄毛泽东的故事时,他本以为这次拍戏的地方稍微偏远一些,肯定能够安静的拍戏,却发现地的群众依旧是热情无比。

虽然当地并不富裕,但这些群众仍然时不时的带着小米和红枣来找古月,这些村民宁愿自己少吃一点,也要把这些东西无私的送给这个最像毛主席的演员。

面对这种情景,古月十分感动,在拍摄结束之后,他一边流着泪一边感慨:

自己作为演员,也只能多拍几部片子来报答群众们,说心里话,我太爱这片土地,太爱这里憨厚淳朴的人们了,因为这里的人情比酒还浓。

2005年,特型演员古月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68岁。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如何演好毛主席这件事情上,不仅为我们留下来一幕幕经典的荧幕形象,更让我们看到了身为老一辈艺术家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