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影余像】:外婆的“红柿子---台湾电影《红柿子》

发布时间:2024-04-18 17:31  浏览量:8

文/孙海帆

在衣橱里躲了两天的外婆,终于被国民党王司令的马弁和副官找到了,战局吃紧,外婆只得跟着女儿和11个外孙、外孙女一起远赴台湾,留下了院子里的红柿子树和那只无法带走的狗。

外婆无奈和全家一起撤离,留下红柿子树

台湾导演王童的电影《红柿子》一开场就给出了这么个既有生活喜感又满是忧愁的场景,这也为他这部电影定下了基本的调性。

《红柿子》是王童的一部带有自传体的影片,它反映了解放前夕赴台人员及家属到台湾后的生活境遇与情感,出于对外婆浓浓的情谊,这部电影的主角是王家孩子的外婆,这既是一部为数不多的以老太太为主角的传记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反映赴台人员生活最为细致的影片。

导演王童

王童是出生于1942年的台湾导演,他的父亲王仲廉是一位黄埔名将。王童之前曾担任胡金铨等导演的美术设计,从1981年开始执导筒,拍摄了《假如我是真的》、《稻草人》、《策马入林》、《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苦恋》、《看海的日子》等多部在台湾影史上颇有影响的电影。

王童影片《假如我是真的》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我是真的》和《苦恋》都是大陆的题材,其中《苦恋》和大陆版的《苦恋》故事完全一样,都是改编自白桦的小说,大陆的《苦恋》一上映就下画并受到严厉批判,而王童的《苦恋》则在海外上映。

台湾版《苦恋》海报

1996年,已经在电影界卓有成就的王童以他家庭搬迁台湾后的生活为蓝本,拍摄了这部《红柿子》,而此时他的电影艺术手法已经成熟,个人风格也基本奠定,加上他对素材烂熟于胸,因此《红柿子》拍得圆润成熟,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精心绘制出一幅幅或充满诗意、或具有世俗风情画特征、或带些黑色幽默的电影图画来。充满着中国风情的场景、蕴含着强烈中国意味的情感、展现出无可复制的生活细节是这部电影给人的突出印象。

《红柿子》海报

独特的生活经历往往是电影原创的绝佳素材。王童给出的这些生活场景无不是他和外婆、兄弟姐妹的亲身经历,但又是赴台人员集体境遇的一个缩影。所以,当这些生活细节在电影中被展现出来之后,不但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共鸣,也引起经历过困难时期的大陆观众的“既视感”,其实两岸都是“黄连苦胆味难分”。

刚到台湾孩子们猛吃香蕉

电影中表现了孩子们刚到台湾吃太多香蕉拉肚子、在学校与本地的孩子打架、外婆将凉水晒热之后给孩子们洗澡、老太太为省钱亲自给孩子们理发、将旧的锦旗改成学校运动会的锦旗、将X光片改成写字用的垫板、为解决生活问题王司令养鸡、养牛蛙、王太太将大房子出租去住“农民房”等许多生活细节。

影片剧照

它们充满了生活的质感、“接地气”、却又从中看出中国人能随遇而安、苦中作乐的生活哲学,尤其是主导了这一切的老太太,让人感受到一位充满智慧、泰然处之却掌控全局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相比我们大陆一些影视剧的“革命老妈妈”和喜欢说煽情的大道理的母亲们,外婆的形象更加亲切也更加让人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

《红柿子》剧照

虽然整部影片基本上在王家展开,从外观上看这是一部表现家庭浓郁亲情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却和大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王童采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将这种时代的变迁表达出来。

影片剧照

场景一:学校的学生帮着老师赶蜜蜂,却发现蒋介石的画像后面藏了个马蜂窝,暗喻了“拿下蒋介石就是捅马蜂窝”;

场景二:已经成老百姓的王司令安慰外婆,说她从大陆过来这一路辛苦了,外婆说:“没事,过去逃难都走旱路,这次坐船舒服多了,下次坐飞机逃难去”,外婆的话让人忍俊不禁;

影片剧照

场景三:王司令已经下野,但是上头还叫他去“反攻大陆”。他跟太太说“有行动”,太太反问:“都跑到台湾来了,还会有什么行动?”还是王太太又说“半辈子都在战场上,也没打出个什么名堂”“老蒋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有100个对,只要有一个错,前面的努力也白搭。”

场景四:王司令在家里扫地,画外传来蒋介石鼓动反攻大陆的广播声;

影片剧照中的对联

场景五:孩子们在装收音机,收音机里突然传来枪炮声,王司令急忙跑过来问:“哪里打枪?”

场景六:从志愿军归台的王司令的马弁周福顺给老太太看自己为了显示效忠党国在胸前的“青天白日”的刺青时说:“我胃病做手术,肚子挨了一刀,差点把国旗劈成两半”;

影片剧照

王童在电影中设置的这些黑色幽默和寓意不言而喻,但毫不“跳戏

”和突兀,都是在很普通的生活环境和场景中很不经意展现出来,充分显示了导演的控制能力。正是因为有这些生动的场景和表现手法,让这部长达166分钟的影片看上去节奏轻快、毫不拖泥带水,却又能紧扣主题。

《红柿子》剧照

作为象征意义的红柿子在影片中其实只出现数次,一次是老太太离开老家时院落内那颗孤零零的红柿子树;一次是周福顺从韩战中冒死带回给老太太最喜欢的那张齐白石画的红柿子,最后这张画老太太也没留住,为了换取生活费老太太忍痛将它卖给了画商;

影片剧照

还有一次是老太太和外孙王光和(王童的原型)在街上看到了红柿子,老太太想买几个回去吃,但是光和却因为急着要去上课不让老太太买,老太太还是没有吃到红柿子;最后,在老太太送葬前,影片又出现了老家院落中那颗红柿子树,它默默的看着老太太“飞向老天爷”。红柿子作为老太太的象征,在影片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去描写,但是,它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是老太太的乡愁。

《红柿子》剧照

在华语电影中,《红柿子》是一部特别的电影,他没有像《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那样直白的表达赴台人员和台湾老兵归乡的急切心情,但是却在更深和更广的层面上展现了中国人离乡背井和流离失所的情绪,因而其意义也不仅仅限于赴台人员这个层面,而是将近代史中所有颠沛流离的中国人置于故事的背景之中,算一算,我们的爷爷辈、父辈有几个没有这种经历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