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腰鼓:旭水河畔的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4-04-19 18:22  浏览量:8

在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带,经旭水河长年累月的流动变迁,沉淀出一片开阔平整的土地,这个位置被命名为龙潭镇中坝村。在中坝村,有一种舞姿腾挪跳跃、轻敲慢打,融合了泥土芬芳与人文精神,它就是贡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坝腰鼓。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贡井的民间舞蹈艺术历经岁月沧桑,一起一落、一伸一缩间,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坝腰鼓是植根于这片土地上的艺术瑰宝,在长期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咚哒、咚哒哒……”记者刚到中坝村的时候,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响起密集的鼓声,十余名腰鼓队员正在队长曹华容的带领下进行训练。

“我们每天都会定时进行训练,下个月又有新的演出。”曹华容告诉记者,中坝腰鼓传承至今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了区域性的舞蹈表演形式,每年龙潭镇和贡井区的大型文化活动他们都会参加。

中坝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豪迈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

“我们的队员基本都是村里的村民,平均年龄50来岁,所以我们一般是以文腰鼓为主。”曹华容说,中坝腰鼓传承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

在中坝,腰鼓有着“逢年必闹,遇节必舞”的说法。“我们中坝人爱打腰鼓是出了名的,逢年过节少不了要闹腾一番。”提起中坝腰鼓,当地的村民总会竖起大拇指。

“我们每年过年都会在村里进行巡游,轮流到各家的正屋院落和坝前表演。”曹华容告诉记者,在中坝,春节和元宵节打腰鼓是他们的传统习俗,主家人认为,腰鼓队进院进户,敲打、跳舞、唱歌,可以消灾除难,四季保平安。

中坝村腰鼓队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村民叙述,至少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坝腰鼓的形成与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它倾注着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如今,它俨然成为这里群众特有的调剂精神生活、表达精神情感的方式之一。

“每年不听个响都不习惯,希望我们中坝腰鼓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都能通过腰鼓了解我们当地的文化。”今年79岁的中坝村村民万弟芬乐呵呵地说。

“中坝腰鼓需要被传承、被保护,但这种传承并不是形式上单纯的延续,而是要让大家真正地认识到中坝的‘腰鼓文化’和‘腰鼓精神’,做到传承的不只是动作,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坝腰鼓饱含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曹华容说。

中坝腰鼓,这一承载着当地厚重历史与鲜活生命力的艺术瑰宝,在中坝的土地上诞生、发展、传承,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且歌且舞,一路向前,犹如旭水河流淌,生生不息。(孔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