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对你一见钟情的样子,很准

发布时间:2024-04-20 13:43  浏览量:7

常听人说:“一见钟情,就是见色起意”。

有这样的理解其实很正常。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不够了解彼此的思想和三观,心动似乎就是因为外表。

但心理学家荣格,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原始的关于异性的模型,这种模型称之为意象。当你遇到的人和这个意象越接近时,你就越愿意跟这个人去发展接下来的关系。”

简单来说,即便没有遇见那个对的人,我们心中也有一个理想型伴侣的大致轮廓。

没有遇到对方前,理想型伴侣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旦遇到那个人,概念被具体化,自然而然会产生心动。

而且这个时候的心动,含有一丝久别重逢的喜悦,就像是在等一个人许久,见到对方时就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

每当对的人出现时,一个人便会有所表现。

正如感情里,这就是一个人对你一见钟情的样子,这个时候的心动,与单纯的见色起意完全不同。

01眼神流露喜欢

在你看来,从遇见一个人,到喜欢一个人需要多久?

是需要两个人经历风雨,还是需要彻夜畅谈一次,或者是相约数次?

可能都不用。

德国心理学家发现,其实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0.4秒的时间。

在遇见一个人时,我们的大脑都会迅速对眼前的人做出理性评估,而且评估时间极其短暂,0.2秒用来眨眼,0.2秒都能得出自己是否喜欢对方的结论。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两人。

两个人在同学聚会上相识,在以前那个年代,亲密关系不似如今开放,人人都尽可能地恪守“男女有别”的教条习俗。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只是第一次见面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虽然没有直接将喜欢和心动说出口,可钱钟书却对杨绛说:“我还没有结婚”,杨绛也立刻附和“坊间传闻都是假的,我也没有男友”。

之后这场聚会上,钱钟书的眼神总是下意识停留在杨绛身上,毫不吝啬用眼神证明自己的欣赏。

喜欢就是如此,正如张小娴曾说:“喜欢是藏不住的,就算捂住嘴巴,它也会从眼睛里流出来”。

因为喜欢,不想错过,才想大方展现自己的爱慕。

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一见钟情的眼神,和见色起意也有不同,2010年加拿大皇后大学做过一项类似的研究。

实验人员找到一群志愿者,让他们在酒吧环境下,找出自己真心喜欢,以及只想发生关系的异性。

结果显示,真的喜欢一个人,瞳孔会放大45%,并且眼神经常停留在对方脸上亦或者眼睛附近。如果是单纯的见色起意,那么眼神多半会在异性的身体上流转。

从这个角度来说,分辨一个人是心动还是见色起意,看对方是否表现喜欢,又是否眼神真挚就够了。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种表现。

02迫切深入了解

之前刷到过一篇帖子,帖主在帖子中说:“告诫所有女孩,不要轻易相信一见钟情”。

按她的说法,她和男友就是一见钟情。

两个人在高铁上相识,相谈甚欢,下车就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感情急速升温,不过一周的时间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可惜之后,感情就迎来了转折。

男友以第一次如此强烈的动心为由,想要和她进一步发展,并且美其名曰“得到你的所有我才满意”。

在男友的强烈攻势下,她很快交出了自己。

然而从进一步相处后,男友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以前发消息秒回的人,开始变得几个小时才回复一句,到最后一天只有一两句问候。

她和男友大吵一架,以为诉说不满能够重新唤醒爱意,没想到对方选择了分手,理由是“不合适”。

她在帖子里说,一见钟情都是骗人的把戏,谁相信,谁受伤。

听起来她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就在于,其实这件事不是一见钟情错了,而是她根本不懂什么是一见钟情。

真正的一见钟情,不仅仅是喜欢,而是比喜欢更多的爱,这个时候的爱虽然不浓烈,但一定以不愿意伤害对方为前提。

就像韩寒曾说:“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爱你的人,会迫切想要和你继续了解,但一定不会只是想和你发生关系,常有人用“一见钟情”当幌子,才让我们更不愿相信一见钟情真的存在。

那么,什么才是真的一见钟情呢?

大概是钱钟书和杨绛表明心迹后,也愿意互通几百封书信加深了解才确定恋爱关系;也是王小波对李银河动心后,仍愿意尊重对方的想法。

一见钟情从来都不是非要得到对方不可,因为它指的仅仅是遇到对的人,愿意慢慢进行下一步,才是真的动心。

想起《志明与春娇》中的一段话:“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就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爱你的人,从不赶时间,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是你的余生,只有不那么爱的人,才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做完所有的事。

03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

说前世,让爱情变得太过缥缈。

但其实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是指:对的人,会让你有久别重逢的感觉。

一见面就发现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一两句话就能发现对方和自己三观相合,这样的爱情,如果能长久维持,最是浪漫。

所以,一见钟情是真的,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遇见对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什么才是真的一见钟情。

学会分辨,所遇,方能为所盼。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