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村庄,1200多年没改名,如今是8000万华人的寻根祖地
发布时间:2024-04-17 07:57 浏览量:5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台湾等地,再加上生活在海外的一部分客家人,人口总数高达8000万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在我国东南一带,很多客家姓氏都把福建三明宁化县的石壁村当作报本崇源的圣地,石壁村也因此有了“客家祖地”、“客家民系的摇篮”等称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地理位置看,这个地方紧邻江西省,不仅山环水绕,景色宜人,而且是古人由赣入闽的主要通道之一。据著名“客家学”研究者罗香林教授统计,广东各地客家姓氏在族谱中明确认定祖先南迁时,首先在宁化石壁村客居开基的有罗、薛、刘、廖、吴、何、邱、李、洪等25个姓。
其中大多数把迁徙南方、客居石石壁的原因归结为逃避唐末战乱,其次是避宋末北方沦陷。如《崇正同人系谱·氏族篇》载:其南来之祖,则溯始于李唐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迄宋朝末年,又有李唐裔孙李保珠“由宁化石壁迁居福建龙岩上杭县”,据说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保珠公的后人。
引人注目的是,客家众姓在关于祖先开基的口头传说中,还经常把属于石壁范围内的一个地名葛藤作为本姓在东南的肇源之地加以确认,有时家谱中亦有明文记载。如《通书罗氏族谱》称“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兴宁河西刁氏族谱》称“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坪”,香港《社山陈氏族谱》称“汀州宁化县石壁村葛藤澳”等。
这种指认,还伴随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黄巢起兵后,进入浙闽一带,很多民众纷纷逃难。有一天,黄巢在自赣入闽的逃难人流中,看见一个农妇带着两个男孩。奇怪的是,大男孩被背在身上,小男孩却自己走路。
黄巢问她这是何故?农妇说:“大男孩是哥哥死后留下的孤儿,怕被黄巢杀了,所以宁死也要背着。小男孩是自己生的,所以让他自己走。黄巢听了大为感动,便告诉她:“听说黄巢专杀贪官土豪不伤穷苦百姓。你在家门口挂一根葛藤,他就知道这是穷人就不会进来杀人了。”农妇大喜,马上将此消息传给同伴们。
于是大家都在住处前挂了葛藤,果然都平安无事地生存了下米。后来这片“难民营”便被称为葛藤坑。
石壁村之所以会成为客姓进入福建后第一个聚集地,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在武夷山的环抱下,即使外部乱成一片,此地相对其他地方来讲也较为安全,这对希望逃离灾难的人来说无疑是“世外桃源”。所以宁化及其石壁成为客家迁徙的中转站,或者换句话,凡是客家人,其先世几乎都有人流居宁化甚至石壁。因此就有了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之说,自唐朝中期至今1200多年没有改过名字。
目前可确定为客家人的各氏族族谱都提到祖先曾流居宁化及其石壁,这说明他们的宗族观念中对于宁化石壁有一种潜意识的认同和兴趣。这大概就是为何众多客家姓氏都把石壁村视作探本崇源圣地的原因。
自1995年起,宁化县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祭祖大典活动,每年有数十万人来到石壁祖地寻根祭祖。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