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打卡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张謇手植紫藤成顶流
发布时间:2024-04-22 08:47 浏览量:8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文 徐洋/摄)作为城市人文之窗,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在哪?4月21日,“文化中国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这座由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这里由张謇亲手所植的两株紫藤花,是四月里名副其实的“顶流”,百余年来长盛不衰。虽已是四月下旬,南通博物苑里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中,有不少专程是为了这紫色的浪漫而来。
如今的博物苑总占地面积扩展为7万多平方米,新老建筑组合和谐。全苑分为历史保护区与新馆区,历史保护区由濠南别业、东馆、西馆、南馆、北馆及中馆、藤东水榭、谦亭等历史建筑及国秀坛等园林景观构成。新馆区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领衔规划设计,于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
每年4月中旬,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的紫藤花“瀑布”就会刷屏朋友圈。眼下,紫藤花还开着。上周末,不少南通市民紧抓最后的时机,来和两株上百年的紫藤花拍上一张同框照。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株紫藤攀援而上直至濠南别业三楼,一边是白色,另一边是紫色,微风轻拂,仙气十足。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通博物苑一直有历史部分和自然部分两个类型,除了博物馆基本职能以外,苑内还有五六千种植物,以及中草药、小动物等。
这也解答了不少游客的疑问,为什么南通博物苑叫“苑”,不叫“馆”或“院”?“南通博物苑建苑初期就有我们自身的特点,馆、苑结合。”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介绍,南通博物苑不仅有室内展馆,还有室外园林,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建设“馆园一体,中西结合”的先例。市民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到文化,了解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享受到传统园林的娱乐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