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病共存患者突发室颤电风暴,护理中这些方面应重视!
发布时间:2024-08-06 18:22 浏览量:6
01 案例回顾
金某,老年女性,因“发作性胸闷、胸痛5年,烦躁3天”于2024年7月13日08:54分以“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Ⅲ级(Killip分级);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心功能Ⅲ级;3.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房颤动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4.左肾萎缩;5.脑动脉狭窄闭塞;6.慢性肾脏病;7.2型糖尿病;8.陈旧性脑梗死;9.陈旧性脑出血;10.左肾囊肿;11.下肢动脉狭窄;12.脂肪肝;13.胆囊结石;14.贫血(轻度);15.输尿管扩张;16.主动脉瓣钙化、轻度狭窄并反流(中);1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8.尿路感染”收入院。
入院后生命体征
T:36.3℃,P:52次/分,R:16次/分,Bp:107/62mmHg。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心电图及相关化验指标
慢性心室率心房颤动,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
SaO2:93%;高敏肌钙蛋白T:0.094ng/ml,脑利尿钠肽前体:12485.00pg/ml,D-二聚体:1.42mg/L。
血常规
血红蛋白:96g/L,C反应蛋白:16.30mg/L;葡萄糖:11.13mmol/L。
入院后给予持续吸氧,抗感染、利尿、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肌重塑治疗,准确记录出入量。7月17日患者胸闷、胸痛症状逐渐缓解,停止吸氧、拔除尿管。拟定于7月19日出院。
7月19日04:20患者出现胸闷、气喘,遵医嘱给予持续吸氧,给予呋塞米注射液10mg+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g iv,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气喘症状缓解,但无尿液排出。05:40巡视病房发现患者明显胸闷、气喘,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给予电除颤,至06:13患者反复出现室颤,进行除颤4次。
血气分析示:乳酸结果为6.8mmol/L,予以碳酸氢钠注射液125ml静脉滴注,胺碘酮0.3g持续泵入,先后给予呋塞米40mg及喘定0.25g iv,给予持续导尿,导出淡黄色尿液约50ml。07:00患者意识清,精神差,持续面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持续胺碘酮泵入。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02 案例分析
1.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为何出院前突然急性发作?
患者自入院以后医护人员积极给予利尿、消炎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吸氧、持续导尿,严格记录出入量。
在综合管理措施作用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精神状态及食欲明显好转,停止记录出入量以后,家属认为患者无禁忌,为了给患者补充营养,不顾医护人员的宣教,让患者进食了一碗馄饨及大量汤类,增加心脏负荷,诱发了心肌缺血;因进食不易消化食物及饮入量过多,导致患者急性循环负荷过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饮入量过多、心肌缺血及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肾功能损伤,因此在加强利尿以后患者仍不能排出尿液以减轻心脏负担。结合患者贫血、感染等多方面原因,患者最终发生“酸中毒并发生室颤电风暴”。
2.多病共存患者护理难点有哪些?
(1)病情观察
多病共存患者涉及多系统、多种疾病,多种疾病治疗方法复杂或相互矛盾,病情发作快,常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往往叠加,导致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增加,医护人员因为专业细化难以理解每种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以及不同疾病和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病情观察识别能力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比较普遍,如何合理安排,保证药物的及时、安全、准确应用,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拮抗等问题是重点。
(3)饮食管理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是预防心衰急性发作的重要策略,脑血管狭窄及尿路感染却需要充足的容量来改善,糖尿病患者与贫血患者如何平衡营养与能量的需求又是另一难点。因此对于多病共存的患者来说营养与饮食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医师与营养师对患者容量及营养水平进行充分的评估、监测及干预,为患者的康复与管理做好整体规划。
(4)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所患疾病种类增加,心脑血管等多个系统同时受累,躯体疾病常还伴随精神、神经疾病,引起失眠、焦虑、抑郁甚至精神障碍。家庭照护及费用的负担使许多患者或家属采取放弃的态度,绝大多数家属想让患者快点好起来,但由于缺乏疾病管理经验,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保障医养结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是医护人员的难点。
03 经验总结
1.加强多专业、多系统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护理能力。
老龄化日趋严重,多病共存的患者日渐增多,护理人员应在学习本科室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学习病理学、生物学、消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其他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护理人才,提高评估、观察、处理的综合护理能力,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加强全程管理,进一步探索集整体观及未来观于一体的护理模式。
(1)住院期间加强共病患者的综合评估,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不应只专注于特定的疾病特征,应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估,从生理、心理、营养、活动等多个维度入手早期发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对患者现存的问题进行重构、优先排序,并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策略,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
(2)加强跨学科团队合作
增加多学科、多系统的护理技术协作,为护理工作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与支持,确保患者接受全面和协调的护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最大程度维持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促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患者共病较多,我们需要甄别患者疾病自我管理必须掌握的技能,并据此组织教育序列。并与患者讨论依从性及个人意愿,建立患者宣教项目,教给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使其确立现实目标,并学会如何实现目标,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理解和控制,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最终改善健康结果。
(4)提高照顾者的照顾专业化
因老年共病患者多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衰弱等特点,家庭照顾者成为慢性病共病患者长期自我管理系统中的“隐形骨干”。因此照顾者的健康管理也应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应及时与照顾者沟通,为照顾者提供自我健康管理的专业化指导与帮助,提高照顾者的依从性,避免因不专业的护理造成“好心办坏事”的不良结局。
(5)加强基于出院计划的院外延伸健康管理
基于患者需求构建患者出院计划需求表,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护理服务,并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进行指导,保证其院外自我照护能力的延续。
多病共存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影响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并加重衰弱等综合征问题,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多病共存患者管理的重点是进行综合评估,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保持整体平衡状态,争取最大获益。
参考文献:
[1]吴俊慧, 周伟娇, 王伟轩, 等. 老年慢性病精准护理重点领域研究进展[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54(4):731-735.
[2]贾会英, 孙璐璐, 曲茹虹, 等.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36(8):51-54.
[3]胡倩倩, 周统, 刘志辉, 等. 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22(7):754-758.
[4]侯银静,秦明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共病的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8):628-633.
作
者
信息
文章作者:贾淑贤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往届中国护理管理大会回顾:
2023年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为促进护理专业的科研与写作交流,分享我刊最新学术活动信息,同时提供《中国护理管理》杂志中精选文章的电子版,我刊特设立“读者/作者交流群-《中国护理管理》”微信群,诚邀广大同仁加入,也欢迎您邀请您身边的同事入群,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