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提醒中老年人:有空没空,无论多忙,5件事上别犯忌讳

发布时间:2024-08-21 12:28  浏览量:5

#处暑#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古人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处暑,这个承载着季节交替使命的节气,如一位悄然降临的使者,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重要节点。在古籍的篇章中,处暑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炎热的暑天即将退场,凉爽的秋风缓缓而至。时光流转至今日,我们身处现代社会,虽生活方式与古人有别,但对于节气的感知却从未淡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处暑的到来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随着季节的变化,身体如同精密的仪器,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饮食有节,忌贪凉饮冷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宛如一位沉稳的智者,悄然来临。此时气候干燥,中老年人在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恰似为生命之舟扬起一面稳健的风帆。

处暑时节,虽天气开始转凉,但仍有“秋老虎”发威之际。不少人依旧贪凉饮冷,然而此举实非明智之举。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恰如一台历经岁月磨砺的机器,需要精心呵护。过度食用冷饮、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宛如在脆弱的琴弦上猛然用力,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问题。

民间有谚语云:“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这也提醒我们,处暑时节气候多变,如同神秘莫测的风云画卷,要注意保护好身体,不可任性妄为。

忆往昔,古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语,今有科学养生之倡导。

中老年人在处暑时节应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等,以滋阴润燥、健脾养胃。这些食物犹如生命的滋养剂,为身体注入活力与温暖。

银耳似雪,煮后软糯,宛如秋日里的一抹温柔;百合纯洁,清香四溢,为味蕾带来淡雅的享受;山药质朴,营养丰富,恰似大地的馈赠;莲藕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纯净。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避免暴饮暴食。这就如同在生活的调色板上,精心调配各种色彩,绘出绚丽多彩的健康画卷。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但要注意适量,不可贪多。

正如古人云:“过犹不及。”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方能让健康之花长久绽放。



二、适度运动,忌过度劳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处暑时节,金风送爽,天气凉爽宜人,着实是进行户外运动的绝佳时机。然而,中老年人在畅享运动带来的益处时,务必注意适度原则,切不可过度劳累。

古之《遵生八笺》有云:“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逞。”秋季,乃收敛的季节。

中老年人在运动之时,应精心挑选一些较为柔和的运动方式,诸如散步,于宁静中感受自然之美,一步一行,皆是对生活的体悟;又如太极拳,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在舒缓的动作中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八段锦,动作优美,舒展大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压力,实乃养生之妙法。

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中老年人应明智地避免在清晨和傍晚进行剧烈运动。民间谚语道:“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处暑时节,天气多变,这两个时段气温较低,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选择在上午十点左右或下午四点左右进行运动,此时气温较为适宜,阳光也不是很强烈。恰似现代诗人所写:“在温暖的时光里,寻找生命的律动。”同时,运动强度也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民间俗语说:“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这也提醒我们,处暑时节天气多变,中老年人在运动时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意外发生。



三、起居有常,忌熬夜早起

古人云:“起居有常,食饮有节。”此乃养生之至理名言。良好的起居习惯,于中老年人之身体健康,实乃关键之所在。

处暑之际,白昼渐短,黑夜渐长。中老年人当顺时而动,应季节之变化,合理调整作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乃收敛之季。中老年人宜早睡早起,以保充足之睡眠。通常而言,中老年人每日应确保七至八小时之睡眠时间。如此,方能使身体得以充分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然,于现实生活之中,众多中老年人皆有熬夜之习,此诚对身体健康大为不利。熬夜者,易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进而易引发各类疾病。再者,部分中老年人偏爱早起,以为早起可锻炼身体。

实则,处暑之时,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污染物亦较多。过早起床,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思及现代,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各种电子设备的诱惑、生活压力的逼迫,使得熬夜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我们应当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处于何种年龄段,都应重视起居有常这一原则。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更需要规律的作息来维持健康。

在古代,人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仍应借鉴古人的智慧,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比如,晚上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早上也不要过早地外出锻炼,可以等太阳升起、气温升高一些,空气相对清新时再进行适度的运动。



四、心情舒畅,忌情绪波动

《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可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之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百病生于气,情绪的波动就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巨石,泛起的涟漪会波及身体的各个角落。处暑时节,气候干燥,仿佛一把无形的火,容易让人感到烦躁不安。中老年人在这个时节更要格外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守护内心的宁静,方能为健康筑牢坚实的堤坝。

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那空灵的山色、皎洁的月光、潺潺的清泉,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中老年人不妨多去亲近大自然,在山间漫步,听鸟儿啁啾,看溪水潺潺,让自然的美景抚平内心的波澜。也可以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在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古圣先贤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听一曲悠扬的音乐,让旋律如清风般拂过心间,带走疲惫与烦躁。

现代诗人海子曾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中老年人同样可以怀揣着这样的憧憬,在生活的琐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大海”和“春天”。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和理解,避免与人发生争执和冲突。正如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容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保持平和的心态。

民间有俗语云:“处暑萝卜白露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时节是种植萝卜的好时机。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种植花草、养宠物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看着亲手种下的花草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感受着宠物的陪伴带来的温暖,心中的喜悦自然会油然而生。



五、注意保暖,忌盲目“秋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时节,天气渐渐转凉,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正用清冷的色调为大地勾勒出秋的模样。中老年人此时可要格外注意保暖,切不可因一时疏忽而受寒感冒。

古往今来,不少故事都提醒着我们保暖的重要性。想那三国时期的曹操,人至中年,仍不忘在征战途中注重保暖,为的就是保持身体康健,以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

而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仗着身体还算硬朗,在天气转凉时不注意增添衣物,结果导致各种疾病找上门来。

然而,有些中老年人却认为“春捂秋冻”,在处暑时节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这实在是非常不可取的。要知道,“秋冻”可不是盲目地少穿衣服。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秋冻亦当如此,需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减衣物。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弱,盲目“秋冻”极容易导致感冒、咳嗽、关节炎等疾病。就如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受寒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在处暑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更要穿上长袖、长裤,避免受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做好保暖措施,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此外,中老年人还要注意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

头部是人体的“诸阳之会”,颈部是人体的重要通道,腹部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宫城”,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这些部位如果受寒,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古有扁鹊见蔡桓公,因蔡桓公不听劝告,不注重身体的小毛病,最终病入膏肓。今有我们身边的无数例子,警示着我们不可忽视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中老年人在处暑时节可以戴上帽子、围巾,穿上袜子,保护好这些重要部位,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总之,处暑时节,中老年人在饮食、运动、起居、心情和保暖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避免犯忌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安享晚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处暑的到来,享受秋天的美好。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