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无论多忙,提醒老年人:1不贪、2不动、3不登、4不留
发布时间:2024-08-22 10:40 浏览量:7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权当茶余饭后的趣谈。
处暑,这一名字仿佛蕴含了古人对自然节令的深刻理解。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落幕,暑气在这一天终结,我们逐步迎来了金秋的凉爽。
正如古籍所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不仅是一个气候的转折点,更是养生之道的关键时刻。
特别是对于我们的老年朋友们,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一不贪
处暑时节,虽然烈日炎炎的暑气已逐渐消退,但气温仍旧变化无常,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可预测。
老年人在这样的时节更应谨慎行事,切忌贪图眼前的一时凉爽,像年轻人那般无所顾忌地过度食用冷饮或在空调下长时间逗留。
要知道,贪得一时之凉,或许将付出健康的代价。
古人有云:“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正是告诫我们,在追求舒适与享受时要把握分寸,不可过度。
贪凉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轻者腹泻腹痛,重者可能引发感冒等疾病,这正是“过犹不及”的现实写照。
如同古人所言:“冷暖自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的温暖,远离寒气侵袭。
民间有句谚语说得好:“衣服加得早,腿脚不烦恼。”这正是提醒我们,在气温多变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穿着,以适应外界环境,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健康。
不贪凉,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让我们学会节制,学会珍惜,保持一份平和与温暖。
二不动
秋季,这个金风送爽但也气候干燥的季节,很容易让人的心情变得焦躁不安。老年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感受到了这种季节性的情绪波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秋季常被视为收获与凋零并存的季节,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万物凋零的哀愁。
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就描绘了秋天的这种复杂情感:“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种萧瑟的气氛,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情绪波动。
但老人们要牢记,不动怒、不动气是养生的关键。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蕴含了深厚的中医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波动过大,对五脏六腑都会有所伤害,尤其是对于已经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情绪的稳定更是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那么血压很可能会飙升,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用当代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别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情绪管理的故事和智慧。比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所扰,是修身养性的重要一环。
再比如那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事情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所以,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年朋友们,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践行“二不动”原则,以静制动,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吧!
三不登
处暑时节,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虽然暑气渐退,天地间的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但对于年长的长辈们来说,仍需谨慎行事。
《内经》有云:“形弱则气弱,气弱则不宜强动。”故老年人养生,应遵循“三不登”之原则——不登高、不登险、不登劳。
不登高,非是恐惧高度,实为顾惜身体。古诗云:“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虽然飞鸟翱翔于高空令人羡慕,但高处不胜寒,且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平衡感减弱,登高易摔,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处暑之际,老年人应避免攀登高峰,以防不测。
不登险,是提醒老年人要远离危险。常言道:“平安是福。”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反应速度变慢,不宜涉足险境。古人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虽表现了勇气,但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应以稳为重,不必再冒险试探。处暑时分,应选择平缓安全之地,悠然自得地享受秋日的美好。
不登劳,意指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内经》中说:“劳则气耗。”过度的劳累会消耗人体的正气,使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现代研究也表明,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处暑这个由热转凉的时节,老年人更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四不留
不留愁、不留忧、不留病、不留憾,此四不留,实为人生至理。古人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活中,老年人常因种种琐事而忧愁,然忧愁伤身,何不留白日之愁,换得晚间心安?应学会调整心态,让心中不留愁云,方能安享晚年。
不留忧,常言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间多少忧虑,皆因心生。老年人阅历丰富,更应知天命,顺其自然。何须忧虑未来,且放宽心,享受当下。如陶渊明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中无忧,方能品味生活的甘甜。
不留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年人尤应重视健康。《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方能安享健康之乐。莫待病来如山倒,再寻医问药,悔之晚矣。如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方能不留病根,安度晚年。
不留憾,人生苦短,何必留憾?老年人回首往事,或有未尽之愿,然时光荏苒,不可追悔。如俗语所说:“世上没有后悔药。”何不放下过去,珍惜当下,规划未来?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方能不留遗憾,尽享人生之美。
处暑时节,老年人养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
昔人言“食为天之民以食为天”,食之道,关乎养生之本。秋季,天高气爽,然气候干燥,易伤肺气,故当以滋阴润燥之食物为上。如梨之清甜多汁,藕之粉嫩生津,银耳之滑润养颜,皆可润肺养阴,是秋季食疗之佳品。然食疗之道,非一味偏食,须求饮食均衡。夫蛋白质者,身体之建筑材料也,维生素及矿物质者,生命活动不可或缺之要素也。故当适量摄取,以维持身体之正常运转。
适当运动
虽然年长者不宜剧烈运动,然适当的活动筋骨,亦有助于强身健体。《黄帝内经》有云:“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老年人可选择如散步之悠然,太极拳之柔和,既能舒缓筋骨,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阴阳平衡之效果。
规律作息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顺应天时,合乎自然之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人体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关键。今人生活节奏快,常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休息,然身体乃革命之本钱,规律作息,方能长久。
保持心情愉悦
《内经》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之波动,直接影响五脏六腑之健康。故当多与亲朋交流,抒发情感,避免孤独抑郁。参加兴趣小组或社交活动,不仅能排解寂寞,还能结交新朋友,使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今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然养生之道,不可忽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此乃现代人追求健康之四大法宝。愿诸君皆能深谙此道,健康长寿。
在此,我们也想提醒所有的读者朋友们,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相聚时光。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个美好的秋季里收获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