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警惕微短剧“围猎”中老年

发布时间:2024-08-23 07:45  浏览量:6

新重庆-重庆日报 万德福

微短剧的风,还是吹到了中老年人的手机里。

近段时间以来,短剧圈刮起了一股“中老年风”。其类型从霸道总裁甜宠风,到弱势女主逆袭风,叠加情感纠葛、婆媳不和等充满矛盾冲突的剧情,效果拉满,看点十足。拿《闪婚五十岁》来说,其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上播放量已达4.7亿次,不可谓不火。

微短剧不是年轻人的专属阵地,那些关于人生“下半场”的故事同样打动人心。

然而,随着文娱资本下场微短剧这条新赛道,谁来守护中老年人为追剧而不断掏空的钱包?微短剧中充满“人工糖精”的幻觉背后,中老年的现实情感需求又该怎样被看见?

微短剧平台上有不少针对中老年市场打造的短剧。/重庆瞭望截图

近期,老年题材微短剧异军突起。创作者把目光投向银发一族,让剧情跳脱出传统影视剧的束缚,将矛盾冲突密集地塞进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的套路里,加上短视频平台的助力,自然会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被精准拿捏的观剧“痛点”。45岁的女主角在净身出户之后,闪婚水电工(其真实身份是集团董事长),其后一路“升级打怪”,最终喜提“家和万事兴”。这是短剧《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的主要情节。99集的剧集中充满了“玛丽苏”元素,更不乏“狗血”剧情。

这类微短剧里的中老年形象,与传统影视剧里的人物刻画存在明显区别。创作者擅长在短时间内迅速撩拨起观众情绪,他们很明白当前的市场需要什么——“痛点”就是最好的看点。

难逃细分市场下的诱人“卖点”。如果说以往的微短剧擅长“收割”女性观众,今天的中老年微短剧则凭借更为细分的类型,将男女观众“一网打尽”。不论是针对男性还是女性,短剧所凸显的婚姻问题、家庭关系、事业发展等话题始终牵动人心。

女性市场这边,《夕阳玫瑰》里女主从保姆逆袭成“霸总”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男性市场那边,《代驾老爹巅峰归来》《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等,让男观众大呼过瘾。

契合情绪需求的虚拟“爽点”。相较于严肃正剧,无需“用脑”的微短剧,成为不少中老年人排解寂寞、疲惫的一大选择。许多人明知剧里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却仍然看得津津有味。他们愿意在短剧里投射情感,从而看到自己、找到共鸣。

以《闪婚五十岁》为例,两位年过半百的主角决定相亲,是因为“年纪大了希望有个伴陪着”。强烈的戏剧冲突下,最抓人的内核仍是中老年朴素、现实的情感需求。

短剧《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剧照。/重庆瞭望截图

以中老年人为主角的微短剧类型众多,其卖点大多集中在“身份反转”“寻亲认子”“英雄救美”等情节。

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中老年甜宠”类的霸总短剧,在《闪婚五十岁》爆火之后,跻身市场新宠。讲述中老年人的情感、婚姻,俨然成了当下微短剧创作的新“流量密码”。

甜宠剧的流行并非个案,偶尔给生活加点“糖”也无可厚非,但一味沉溺于理想化的浪漫情怀中,将导致受众难以作出符合现实逻辑的理性判断。

高度同质化,“工业糖精”的甜度是不是浓了点?不难发现,短剧“甜宠”外衣之下,是高度同质化的剧情:相亲闪婚、婆媳大战、互扇耳光等招数屡试不爽,最后为了“上价值”,均以“大团圆”式的结尾收场。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的甜宠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断刺激观众的“多巴胺”。其中甚至不乏“毁三观”的恶俗剧情,游走在审核与擦边的灰色地带。

“奶头乐”之后,如何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微短剧本质是一种商品,“逐利”在所难免。甜宠剧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临时场所,也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商业逻辑所操纵,丧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拿“假靳东”来说。近年来,一些假冒账号顶着演员靳东的头像,通过“制造爱情”“独宠一人”等方式,让许多渴望情感交流的年长女性误以为自己也成了女主角,进而上当受骗。

无节制地为微短剧埋单,谁来守护父母辈的钱包?没有一部剧是“白看”的。某些不法商家利用了老年人互联网知识欠缺、消费辨别能力不足等弱点,布下诱导付费、自动扣费等多重陷阱。一些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为了追剧,花起钱来却毫不“肉痛”。

这类短剧都有相似的套路:在剧情关键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只有充值才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成都一位老年人月均花费6000余元追短剧,令人咋舌。

“新老年”拥抱“潮生活”值得鼓励,但也要帮他们识别生活中的“坑”。徐骏 作/新华社

从消费端来看,“姨圈”“叔圈”有钱有闲,在文娱市场里比较活跃,愿意为微短剧掏钱。自带强情绪、快节奏的微短剧,也符合当下观众的消费需求。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春季,50岁以上银发人群成为移动互联网增量的重要贡献人群。截至今年3月,增量达600万,占据互联网总增量的26.5%,这一数字在所有年龄段中位居第一。

就供应端而言,行业景气度预期向好,文娱蓝海尚未被开发,无论是对于内容创作者还是短剧制作者而言,微短剧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快速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内容行业”。政策加持之下,微短剧行业前景可期。

创作者要切中深层次的“命门”。“撒狗血”之余,应正视中老年微短剧背后受众的真实情感需求。要站在中老年的视角上,充分挖掘他们的情感痛点和情绪爽点,坚持弘扬主流价值观,让观众在泪水与欢笑中尽情释放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

平台不能成为“吃相难看”的帮凶。平台要当好“第一道防线”,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特别是对于中老年微短剧的消费,平台要注意设置醒目提醒,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高效地维护中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生活的“甜宠”更应成为主角。中老年人的快乐,不该仅停留在虚幻、无止境的微短剧中。落脚到每个家庭,作为子女,应多关心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文娱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同时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识别数字陷阱。

每个人都会老。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每个人都会面临正常的情感需求。正视今天的中老年微短剧,何尝不是正视你我的明天呢?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