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3类药吃久了,可能导致心脏衰竭,中老年人群要谨慎!

发布时间:2024-10-21 17:52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刘大爷今年69岁了,退休后一直很注重养生,每天坚持锻炼,生活过得挺有规律。

因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已经吃了很多年降压药和降糖药,平时还有些关节痛,就会吃点止痛药来缓解。

可最近,他总感觉不太对劲,每天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甚至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都会胸闷难受,必须坐起来休息一会儿。直到有一天,他走路时突然喘不上气,腿也肿得厉害,家人才赶紧送他去医院。

医生检查后告诉刘大爷,他的情况是心力衰竭引起的,可能与他长期吃的一些药物有关。刘大爷当时就懵了,明明都是治疗的药,怎么反而会害了心脏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降糖药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它们就是糖尿病患者常用来降血糖的药。

它们属于一类叫做“胰岛素增敏剂”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调节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就像是在给胰岛素打磨,让它更好用,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稳。

这种药的作用看起来挺好,因为它不仅能降糖,还能保护胰岛β细胞,减轻它们的工作压力。毕竟,胰岛β细胞天天忙着分泌胰岛素,如果不给它们减负,很容易“累坏”。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降糖药为什么会影响心脏?

问题的根源在于它会引起水钠潴留,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不太容易排出去。水钠潴留看似没啥大问题,但实际上会导致体液增多、血容量增加,这对心脏来说可不是小事儿。

有些人吃了这种药后,可能还觉得体重突然增加了一些,其实这也是水钠潴留的表现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心功能就不好或者有心衰病史的糖友,这类药物可真是“火上浇油”。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当然了,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不是“洪水猛兽”,有些人可能吃了几年都没事,但这并不代表风险不存在。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类药物,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心脏功能也没有问题,那就继续服用,但需要定期随访。如果发现心脏负担加重,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方案,或者建议换一种降糖药。

对中老年患者来说,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既要控制好血糖,也要顾及到其他器官的健康。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作为调节血糖的“好手”,在帮忙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隐藏的“敌人”,需要大家警惕。

2.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简称NSAIDs,听着陌生,其实它们是大家平时用来缓解疼痛和炎症的常见药。正因为它们太常见,很多人都觉得它们安全无害,实际上,长期或大量使用NSAIDs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心脏。

这个“隐形杀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伤害心脏的过程往往悄无声息。药物主要的问题在于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水钠潴留。

也就是说,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不容易排出体外,血液中的体液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自然就加重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吃NSAIDs的剂量不大,也不是天天吃,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实际上,即使是短期使用,如果心脏功能本身就不是特别好,这些药物也可能会带来风险。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一旦开始依赖NSAIDs来缓解疼痛,就很难停下来。比如有些人因为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觉得吃一片不够,就加量到两片,结果药物的副作用也跟着“升级”。

其实,很多疼痛并不是NSAIDs的“专属任务”,比如关节疼痛可以通过物理疗法、热敷或者轻度运动来缓解。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可以帮忙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如果真的需要长期使用,最好定期做心脏和肾脏的检查,看看身体是否已经开始“抗议”。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来说,用药时尤其要谨慎。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可能会建议换一种对心脏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者通过联合用药来减少NSAIDs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妨多留意自己和身边家人的用药情况,特别是老人,很多人对药物的副作用认识不足。吃药不是一件随意的事,长期服药更需要特别小心。

3.降压药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这种药名听起来拗口,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用,像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这些常见的降压药就属于这类。

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药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可问题是,这类药物虽然能降压,但对心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让血管放松,从而降低血压。这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对那些心脏本来就不太好的人来说,这个“放松”的过程可能会带来麻烦。

心脏是一台“泵”,要不断地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如果这台“泵”的压力突然降低,就可能导致泵血效率下降,时间一长,心脏的负担反而会加重。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用这种降压药后会觉得脚踝、腿部出现浮肿,或者头晕乏力,这其实就是因为血管太“放松”,血液循环没那么顺畅。

特别是那些心衰风险较高的患者,长期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会让心衰的症状更加严重。

其实很多医生在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都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并建议定期复查,尤其是心脏的检查。

如果出现了浮肿、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方案,或者寻找替代药物。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一种心理,就是觉得药物越强效越好,其实未必如此。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比如减少盐的摄入量、保持适度运动,往往能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用药的同时,别忘了多留心自己的身体反应,尤其是一些细微的不适症状,不要轻易忽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虽然能帮忙降压,但也可能在不经意间让心脏吃苦头。

心衰急性发作可不是小事,说来就来,一旦发作,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呼吸急促、胸闷、头晕,甚至有种濒临窒息的感觉。这种时候,了解一些关键的急救措施,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甚至可能救人一命。

如果身边有人心衰发作,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静,然后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在拨打电话的同时,千万别让患者站着或来回走动,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

应该尽快让患者坐下或平躺,最好是坐在椅子上,身体稍微前倾,把胳膊撑在膝盖上,这样的姿势能让呼吸稍微顺畅些,减少胸闷感。

心衰发作的患者常常会感到极度的不适,这时千万别随意给他吃药或喝水,尤其是一些镇痛药或镇静药,很可能会和现有的病情“冲突”。

万一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心跳的情况,那就是心肺复苏(CPR)该上场的时候了。压胸的位置要对,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的位置,用手掌根部进行按压,频率大约每分钟100到120次。

心衰发作时,周围人的作用特别大,但也别忽视了自救的可能性。很多人可能独自在家或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突然感到心衰发作,呼吸急促、胸闷难忍。

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用力咳嗽,这不是胡闹,咳嗽可以暂时帮助刺激心脏泵血,缓解窒息感。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得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哪怕说话困难,也得争取通知急救中心。

为了减少心衰发作带来的危险,平时的预防工作同样重要。对那些有心脏病史或者经常感到胸闷气促的人来说,一定要定期检查心脏功能,别等到症状严重了才重视。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戒烟限酒、适度锻炼,这些老生常谈的健康建议,在预防心脏疾病方面确实有大用处。

心衰急性发作时,人们的反应速度和处理得当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死。

心脏健康问题不可小觑,平时多些防范措施,总比关键时刻手足无措要好得多。

结语

心脏健康是中老年人群体不得不重视的话题,特别是在长期服用某些常见药物的情况下。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这三类药物,尽管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缓解疼痛或降低血压,但它们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心脏功能方面。

因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关注疗效,更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药。

掌握急救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心衰急性发作时,及时的自救和他救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甚至挽救生命。无论是心肺复苏的技能,还是正确的体位处理,关键时刻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并非万能,身体的健康更需要日常的细心维护。通过科学管理疾病、合理用药和掌握急救技能,中老年人完全可以守护好自己的心脏,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参考信息:

提醒中老年人:这3类药,长期吃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谨慎服用

2024-01-06 心内科魏医师

注意!这3类药,长期吃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快提醒父母,谨慎服用

2023-06-24 见牛健康科普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