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敬老月”】老年人警惕餐后低血压

发布时间:2024-10-26 08:00  浏览量:5

2024年10月是我国第15个全国“敬老月”,活动主题为“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活动时间为10月1日至31日。

这天早饭后,老王突然犯迷煳、想睡觉,踉踉跄跄的差点儿摔倒。家人风状急忙拨打了120,急诊检查结果是脑梗塞,原因是由于餐后低血压引起的。那么,什么是餐后低血压,哪些老年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怎么诊断和预防呢?

一、什么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进食后血压降低,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

餐后低血压多发生于早餐后,中餐和晚餐后也有发生,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见。据报道,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36%~70%。反复发生的餐后低血压可造成心梗、脑梗死、老年痴呆、跌倒外伤的情况发生,需引起老年人高度警惕。

二、哪些老年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

1.高龄、衰弱、长期卧床、多重用药(服用利尿剂、降压药、心血管或神经科的多种药物)。

2.多病共存:高血压病、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3.饮食不当:喜欢吃稀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一次进食量过多、温度过热等患者。

三、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断为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1.餐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比餐前下降 20mmHg 以上;

2.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餐后<90mmHg;

3.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者。

四、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1.监测。需监测餐前及餐后血压水平(餐后2小时内测量餐后即刻及每15~30分钟的餐后血压),并及时干预,减少跌倒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药物控制。尽可能避免服用利尿剂,尽量不要在餐前服降压药,改为两餐之间服用,并进行餐前后血压监测。如果仍有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则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3.生活方式改变。餐前适当饮水250-500ml;适当减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比,尤其避免高糖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量多餐,减少因血糖骤升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食物温度不宜过热;餐后卧位或坐位休息半小时,不宜马上起身活动。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