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导致老年“自闭”?《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发布

发布时间:2024-10-29 15:54  浏览量:7

老年人“耳背”可能导致自闭?40岁以后听力逐年下降?戴助听器的老人抑郁风险更小?

10月29日,天猫健康联合北京听力协会、索诺瓦集团发布《中国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下称“调研”)。调研对中国老年听力健康问题、诱因与干预措施、耳聋导致老年自闭现象等进行了详尽分析。

听损老人规模1.2亿 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高出数倍

耳背会导致自闭症,可能并非危言耸听。

在国内,人们往往错误认为“听不清”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其实,听力下降的过程往往是隐性、渐进的。从最初的反应慢、打岔发呆,到重度的听损,听损老人陷入交流的“孤岛”后,开始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极易形成自闭、抑郁,甚至阿兹海默病。

对此,北京听力协会专家委员、北京协和医学基础学院北京协丹听力学科技中心首席专家张建一表示:“耳聋导致的老年自闭现象确实存在,是老年人因‘听不见’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引发孤独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

调研显示,中国目前老年听损群体规模达1.2亿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的风险将显著增加。40岁以后,听力会以平均每年1.5分贝的速度下降,而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

言语交流能力下降、情感与社交能力下降、阿尔兹海默病、避险能力下降等,这些都是老年人听力损失带来的危害。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问题。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听损问题干预程度低 助听器佩戴率不及5%

与听力损失带来的危害相比,中国老年人群听力损失存在的“不可逆、干预晚、重视低、资源少”等问题更加棘手。

听力干预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调研指出,目前老年人听力干预的主流方案有药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对于中度及以上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验配助听器是非常有效的干预手段。

有研究表明,听力干预可以在3年内减缓48%的思维与记忆功能衰退,而佩戴助听器的用户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几率,比听损严重而未戴助听器的人小12%。

遗憾的是,老年人群对听力损失的预防、干预并未重视,过去五年,仅有14%的人在进行过听力测试,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

线上验配成为可能 近7成为子女代为购买

据《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已购买助听器的用户中,平均每天佩戴时长为6.7小时,主要使用场景为手机通话、家庭聚会、子女沟通。

得益于验配技术的高度发展,线上验配为解决老年群体听力受损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据调研数据,2024年线上助听器市场规模占比预计从2021年的16%增长至21%,人均购买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近7成线上购买用户集中在30~50年龄段,多是子女为听力损失的父母购买。

调研显示,大多数选择线上验配的用户,认为线上选择更多,验配更便捷,不用担心老年人的抗拒心理。而在选择助听器时,会更看中隐形、舒适、智能等产品特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