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爆改”老年大学,是个商业新赛道吗?
发布时间:2024-11-03 10:53 浏览量:6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这是1950年以来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1000万。不少幼儿园面临着关停趋势,于是,一些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人、创始人考虑把空置的幼儿园改造成老年大学。而1962年至1975年的出生人口形成了新中国第二批“婴儿潮”,这批人现在逐渐步入60岁以上的退休状态,每年新增2000多万退休人口,养老行业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
近两年,很多“拓荒者”正在进入老年教育市场。在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少幼儿园、早教机构从业者涌入这个行业,在不少城市出现价格战,老年生源被疯抢。(《中国新闻周刊》11月2日)
老年大学,或者更准确而言叫做老龄教培机构,究竟是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新赛道、好赛道?
如报道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既有存量,以及未来几十年里将持续步入老年的大量人口,确实都制造出显著的人口红利。哪怕在这个市场中分得极少的一杯羹,也都将是个利润丰厚的新行当。
但问题是,老年教育市场的商业化扩容,老龄教培机构的生意,还面临比较突出的障碍。
首先就是,现有的老人(60岁尤其是65岁以上)以及未来一些年里将陆续步入这个年龄的人,有相当数量的人,退而不休,要么继续做工,比如在小区里收捡废品,比如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兼职工作,包括餐厅帮工,保安,保洁;要么就是帮儿女带孙;还有就是继续做点小生意。
各种选择共同指向的一点其实都在于,现在的中青年一代,也就是老人的儿女,多数过得是比较困难而紧张的,老人多多少少搭把手帮点忙,尽到自己的能力,避免儿女因为家事或其他问题过度劳累。因为种种缘故不能跟孩子一起居住,或者就近居住的,老人忙点自己的事情,干点别的活儿,挣点小钱尽可能避免或者少向孩子要钱。
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相当数量的老人,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很难成为老年教育、教培业务的消费者,或者说要么没时间,要么没有余钱在这方面进行消费。当然,如果基层政府要改善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向老人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产品,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障碍,就是老年大学长期以来,就是政府兴办或者购买,免费或者极低价格提供给老年居民的产品。如果变成一个彻底的生意,现在的定价未必太低了,哪怕支付师资费用肯定也是不够的,但如果涨价,居民们不买账。
第三个障碍,其实也就是民营老龄教培机构的盈利逻辑。
这两年在各地纷纷涌现的一些老龄教培机构,其实打的如意算盘是,仿效公办老年大学,由财政付费,以低价或免费模式提供给居民,迅速扩大市场——然后,再将客户资源进行“盘活”,也就是《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里提到的,将老人“资源”作为流量的入口,逐步导向比如养生馆、药店、旅行社甚至保险机构。为了利益,有些教培机构不可避免地要扭曲教培内容本身,比如篡改、编造相关的养生、营养知识,为的是推销保健品、药品,甚至是那种“三无”神药。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擦边式的,挣快钱逻辑,风险其实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