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我去输液,通通血管吧?医生:你是我爹,我也不同意
发布时间:2024-11-05 15:46 浏览量:10
文案丨医者老高谈科普
编辑丨医者老高谈科普
天冷了,很多人开始感到手脚冰凉,血管似乎不那么“通畅”了。于是,有人会想:是不是该去医院输液,顺便通通血管?这种想法其实在老年人中尤其普遍。他们认为,输液能“清理”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种观念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血管是否通畅,不是靠输液就能解决的。输液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起到“通血管”的作用。医学界有明确的共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需要治疗,健康人不需要输液。甚至有些情况下,输液反而有害。
输液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体液或药物,不会改变血管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人人适用。滥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中医讲究“气血调和”,强调通过饮食、运动和情绪管理来维持血管的健康。中医里有“活血化瘀”的概念,但更多的是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状态来达到目的。单靠输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医则认为,血管病变的关键在于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输液并不能逆转这些病变,真正有效的手段是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饮食、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这些措施才是维护血管健康的核心。
有些人认为,输液能“清理”血管里的“垃圾”,防止血栓形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聚集等因素有关,输液并不能干预这些过程。相反,不必要的输液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衰。
医生不建议健康人输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输液存在感染风险。每次输液,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来说,风险更高。即便是在医院,输液也并非百分百安全。
再来说说很多人推崇的“冬季通血管”这个概念。冬季气温低,血管确实容易收缩,血液流动变慢。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通过输液来解决问题。相反,加强保暖、合理饮食、保持规律运动,才是更有效的办法。
老年人本身就存在多种健康问题,滥用输液反而可能“火上浇油”。高血压患者,如果过量输液,可能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甚至引发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中医有一句话叫“冬病夏治”,意思是有些疾病在冬季容易加重,但应在夏季预防调理。这也提醒我们,血管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调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血管问题,比短期的输液要有效得多。
输液是一种治疗手段,不应被滥用。如果真有需要,比如感冒发烧、脱水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但如果只是为了“通血管”,那绝对是没有必要的。医生强调:健康的老人不需要“多输液”,而是需要“少折腾”。
一些老年人还认为,定期输液可以起到保健作用。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人的身体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依赖外界的干预手段,反而会扰乱身体的平衡。特别是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更是得不偿失。
再说到“通血管”,西医有明确的治疗规范。对于已经确诊的动脉硬化、血栓等,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来治疗。而这些治疗都是有严格适应症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即便是动脉硬化,也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而非简单的输液。
中医方面,调理血管健康的手段更多样化。常见的有针灸、推拿、草药等,但这些手段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讲究的是个体化治疗,而不是盲目跟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案也应有所区别。
最后,血管健康是长期管理的结果,并非靠一次输液就能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才是维护血管健康的关键。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尽早干预,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后才仓促应对。
天冷了,确实应该关注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但是,不要盲目跟风,去医院“通血管”输液。健康不是靠输液维持的,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起来的。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健康管理方式。
医生的建议是:与其去输液,不如从今天起,改善生活方式,科学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