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为什么会致命?预防跌倒,从识别“肌肉减少”做起!

发布时间:2024-11-18 06:38  浏览量:1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担忧,经常担心老年父母在家里突然跌倒?

要知道跌倒对老年人来说并非小事。研究表明,跌倒是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虽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但跌倒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老年父母呢?肌肉减少是否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有没有简单的自检方法能够降低老年人跌倒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呢?

一、引起跌倒,关键问题出在哪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跌倒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

事实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出现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从30岁起,人体肌肉量达到高峰后开始减少,骨质也在30多岁达到高峰后开始流失。到了60岁时,骨密度仅剩高峰期的75%,80岁时,可能只剩下50%。

一般情况下,肌肉量每年会减少1-2%,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这会直接影响人体平衡能力。

老年人跌倒除了肌肉量下降,还包括视力下降、平衡感减退等身体机能下降,也包括家中地面湿滑、地毯起皱等环境隐患,服用镇静药物后反应迟钝以及血压过低导致头晕也属常见原因。

另外,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也是一个危险因素。一旦发生跌倒,骨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同时,老年人的视力、听力下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也会影响身体平衡。从心理角度来看,老年人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这会使他们行动时更加谨慎小心,也更容易出现意外。

所以,综合生理和心理因素,才能更准确判断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原因。

二、老年人跌倒,为何能致命?

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每年跌倒的发生率高达3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跌倒不仅会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还可能使老人产生恐惧心理,限制活动,从而使身体功能进一步下降。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危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跌倒后最严重的危害是髋部骨折,死亡率可达20-30%。大部分老人骨折后无法恢复原有活动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照料。即使不导致骨折,跌倒后造成的擦伤及肌肉拉伤也将增加日后再次跌倒的概率。

骨折不仅影响骨骼本身,更严重的是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长期卧床是老年骨折患者的大敌。卧床会导致肺部感染,这也是老年骨折后主要死因之一。这是由于,平日里少活动的肺部在卧床期更难排出分泌物,痰液聚集,易发生炎症。另外,长期不活动也会引起腿部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堵塞肺等重要器官血管。

另一方面,卧床时,背部长期受压可导致褥疮,小便也易在泌尿系统内聚集,引发尿路感染。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都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甚大,严重的甚至将威胁生命。

骨质流失程度增大也是卧床的危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骨质在卧床一周内流失量相当于平时一年。对于老年人而言,原有骨质疏松加上卧床流失,使骨骼更脆弱。这样即使不下床行走,简单动作如翻身、咳嗽也可能再次导致骨折。

因此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床上练习四肢活动,进行被动式抽动,以防肌肉萎缩。长期卧床的老人也要家属帮忙定期翻身以缓解卧床压迫,必要时还可以采用药物预防肺炎、尿路感染。

同时,保持饮食营养,按时补充钙等元素,也可以减缓骨质流失。只有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防治,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卧床所带来的生命威胁。

三、老年人如何防治肌肉老化

肌肉是支撑我们身体机能的重要组织,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和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而老年人跌倒的“罪魁祸首”很大一部分上也正是是肌肉老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肌肉老化的症状呢?

首先是小腿围测量法。用软尺测量小腿最大周径,正常男性应在34厘米以上,女性在33厘米以上。

如果测量结果低于这个标准,表示小腿肌肉量减少,需要警惕肌肉老化的可能。如果条件允许,做CT或MRI检查小腿肌肉面积也能了解肌肉量。

第二种方法是5次起立坐下测试。从椅子起立然后坐下,重复5次,过程中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如果完成用时超过12秒,则提示下肢肌力已衰退,表明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不足以支撑重复起立。注意,做这个测试要注意安全,扶靠椅背或墙壁以防摔倒。

第三种是6米步行测试。以正常速度走6米,如果用时超过5秒,也表示肌肉功能衰退。步行速度可以反映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性。在进行这个测试的时候,要准确计时,最好在房间内量好6米距离,用秒表测试。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去缓解这种状况呢?

加强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系统。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肌力。比如在闲暇时间进项打打太极拳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改善家居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避免积水,设置扶手、防滑措施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照明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看不清而引起的摔倒。定期进行视力、听力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等辅助设备,这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判断环境,防范意外。积极控制各种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及其合并症会加速肌肉流失,有这些病症的患者要注意按时用药,定期检查,密切关注病情。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质可以提供氨基酸,维持和修复肌肉组织。建议每日摄入0.8-1克蛋白质/公斤体重,另外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也对肌肉和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当然,如果肌肉老化症状明显或者影响生活,还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但无论情况如何,坚持自我锻炼、保持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都是应对肌肉老化的关键。

结语

通过全方位的预防措施,将大大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老年人健康、安全、有尊严地享有美好的晚年生活。

但跌倒虽然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过度防范也可能剥夺他们自我照料的能力。我们应该在保护老人的同时,也尊重他们的独立性。防止跌倒需要老人自身的意识,而不是完全依赖他人。

参考资料:

[1]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2)
:2.DOI:CNKI:SUN:ZHHL.0.2002-02-033.

[2]李林涛,王声湧,荆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 2001, 5(3)
:3.DOI:10.3969/j.issn.1674-3679.2001.03.015.

[3]陈君,石凤英,李泽萍,等.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的平衡和步态功能性评定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9)
:3.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4.09.031.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