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多方努力为走失老年人指引回家之路
发布时间:2024-11-20 10:40 浏览量:4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走失是这些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表现。我国每年走失的老年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名老年人走失。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外出后迷失方向、突发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走失的老年人除患有痴呆或精神疾病者外,大多是因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一些印象深刻的参照物如道路、树木、商店名称等由于近年城市改造拆迁而发生变化,外出后寻找不到脑海中旧的记忆,因而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老年人走失,三个小时是一个黄金时间,如果三小时之内发现,老年人可能是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如果超过三小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危险。
因此,针对每天约1370名老年人走失的实际,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要共同努力,以爱心为他们指引回家的平安之路,以防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发生。
从政府的职能部门角度讲,要指导各个社区为辖区内的每一个老年人建立信息档案,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址以及子女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并在民政、公安等部门备案,形成对老年人监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可考虑为老年人统一制作“联络卡”或智能手环、智能钥匙扣等,标明其家庭住址、社区联系电话及其子女姓名和联系方式,或装在老年人衣兜里,或戴在老年人的手腕处,或缝在老年人的服装内,保证老年人一旦走失,通过共享的信息档案或“信息卡”能够很快联系其家人或社区工作人员,使老年人得到及时的帮助与安顿。
从社会角度讲,要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拓展养老服务的范围,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使老年人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特别是对一些“留守老年人”,可通过组织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及时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使他们同样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这样一来,对走失的老年人,就会“人见人爱”,都会施以援手,都会送其回家。即使好心人一时脱不开身,也会主动联系其家人或报警,使老年人安全到家。
从家庭来说,子女多陪伴老年人是最根本的措施。但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不可能时刻陪在老年人身边。对此,子女除节假日和周末回家陪老年人过周末外,可以考虑为老年人配置一个定位追踪设施,以及时了解老年人所处的位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接老年人同住,随时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如果老年人精神不好或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白天也离不开人,子女除积极为老年人治疗外,不妨请个人专门陪护人员或依托养老机构,以防止老年人单独外出而走失。
总之,无论是社会人,还是老年人的子女,一旦发现有走失的老年人,都有义务伸出援手,第一时间与当地公安或民政部门取得联系,确保走失老年人能平安回家,避免老年人因流落街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发生意外。(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