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常踮脚、跺脚,对身体是好是坏?医生给你详细讲解

发布时间:2024-12-17 13:49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踮脚、跺脚,这两个动作听起来简单,却在老年人群体中悄悄流行了起来。

有人说踮脚可以强筋健骨,也有人说跺脚能够活络血脉,堪称“免费养生法”。

但也有人忧心忡忡:这样一通乱踮乱跺,万一摔跤或者伤了关节怎么办?于是,踮还是不踮,跺还是不跺,这成了许多老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讨论”。

要想搞清楚这两个动作到底是好是坏,就要从它们对身体的具体影响入手。

从医学角度来看,踮脚和跺脚,确实有一些神奇的作用,但前提是要用对方法、量力而行,否则好事也会变坏事。

先来说踮脚。

踮脚的动作看起来简单,就是脚尖用力撑地,抬高脚后跟,然后慢慢放下。

这小小的动作,不仅能够锻炼小腿肌肉,还有助于血液循环,尤其适合久坐不动的老年人群体。

从生理结构上来看,人脚底有一个强大的“静脉泵”,主要靠小腿肌肉的收缩来推动血液回流到心脏,被称为“第二心脏”。

而踮脚的动作,恰好可以让小腿肌肉反复收缩,促进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

一项发表在《老年医学研究》的数据表明,适量进行踮脚动作的老年人,下肢血流量明显改善,尤其是患有静脉回流不畅的人,症状会得到缓解。

此外,踮脚还能强化小腿腓肠肌和跟腱,增强足部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跌倒的风险。

但踮脚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

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平衡感。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前庭系统逐渐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

踮脚的动作需要脚尖支撑身体,能够有效锻炼平衡感,减少跌倒风险。

不过,这里要提醒的是,踮脚虽然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对于本身患有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者骨质疏松较严重的人群,频繁踮脚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骨折。

所以,踮脚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不要过度用力。

跺脚:看似“粗暴”,其实有讲究

再来说跺脚,这个动作就更接地气了。

跺脚的动作简单粗暴,就是用力将脚后跟砸向地面,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的原理却不容小觑。

跺脚的力量通过脚跟传导到骨骼,能够起到类似于“微振动”的效果,对骨骼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这里要提到一个名词:骨骼的“力学刺激”。

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力的刺激而不断进行重塑和修复。

适度的跺脚,可以给骨骼施加适量的压力,刺激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骨代谢与运动医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老年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每天适度跺脚20-30次,可以显著改善骨骼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跺脚还可以促进脚底血液循环,缓解下肢水肿,尤其是久坐不动的老年人,跺一跺脚可以让脚底变得暖和起来。

另外,跺脚的动作还能通过足底神经反射,刺激大脑,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有下肢麻木、脚底发凉的症状,跺一跺脚,能够有效缓解不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但跺脚也不是越用力越好。

如果用力过猛,反而可能损伤膝关节和足底筋膜,尤其是有膝关节炎、骨质疏松的人群,更要注意跺脚的力度。

建议选择地面较为柔软的地方,比如木地板或者草地,避免在水泥地或瓷砖地上跺脚。

踮脚和跺脚这两个动作,都属于低强度的运动,非常适合老年人作为日常锻炼的一部分。

但是,具体怎么做,哪些人群适合做,还是有一些讲究的。

适用人群踮脚:适合长期久坐、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的老年人,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力量。跺脚:适合骨密度较低、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的老年人,能够改善骨骼健康,促进血液循环。不适合人群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患者不宜频繁踮脚或跺脚,否则可能加重病情。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跺脚时要格外小心,避免骨折。膝关节炎患者尽量避免跺脚,可以选择更加缓和的锻炼方式,比如踮脚或者散步。正确的做法踮脚:可以扶着椅子或者墙壁,缓慢踮起脚尖,坚持5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跺脚:选择柔软的地面,轻轻抬起脚后跟,然后自然落下,感觉脚跟轻微震动即可,不需要用力过猛。

踮脚和跺脚,虽然是两个简单的动作,但背后的好处可不少。

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两个动作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下肢力量,还能改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但任何运动都是一把双刃剑,适度才是关键。

如果盲目追求效果,过度用力,不仅达不到养生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踮脚和跺脚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踮脚和跺脚,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动作,适合老年人日常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健康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小习惯中。

[1]踮脚养生益处多[J].农村新技术,2023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