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注定无法引进?直击东亚婚姻现实困境,这港片后劲十足

发布时间:2024-12-25 18:20  浏览量:4

5年前金像奖,跑了一辈子龙套的太保,在70岁拿下了影帝。

他拿奖的作品——《叔·叔》,一部前所未见的港片,将镜头对准老年同志。

导演杨曜恺让很多人看见,这个“见不得光”的群体,也有复杂的七情六欲,原来一个人性向可以藏得这么隐蔽、长久。

5年后,“她”版本来了。

这一次更现实,更扎心,或许我们可以叫一声“姨·姨”——

从今以后

All Shall Be Well

《叔·叔》是见不得光的地下恋。

而这对姨·姨,她们公开身份,甚至和彼此的家人都相处融洽。

看上去,拉拉还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些。

但。

真就这么简单?

导演直接戳开了LGBT群体老年生活的泡沫,让世人看到真相:

光是爱,不足以对抗这个世界。

01

故事的开始,一切都美好得如梦似幻。

已经年过六十的Pat(李琳琳 饰)和Angie(区嘉雯 饰)相爱相守四十年,感情深厚而悠长。

退休后,依然每天手牵手出门买菜、散步,去朋友的花店买花,然后再一起回家做饭、吃饭。

简直就是一对美满的老妻老妻。

逢年过节,Angie也会张罗一桌饭菜,请Pat的哥嫂侄孙们过来,阖家团聚、闲话家常。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她们都得到了最好的祝福和支持。

这份稳稳的幸福,以为能一直延续。

直到,Pat突然去世。

Angie还没从痛失挚爱的悲伤中走出来,就迎来了接二连三的现实重击。

首先。

她作为Pat的事实伴侣,却没有一个确切的名义,去料理对方的后事。

当外人问起她和逝者是什么关系时,Pat的大嫂(许素莹 饰)抢答道:

是我小姑的姐妹。

姐妹,闺蜜,朋友……

这些日常听起来还算亲近的身份,此刻变得异常刺耳。

因为没有血缘或法律上的定义,Angie就终究只是“外人”。

她们的关系,原来始终无法被认定。

Pat生前曾跟Angie提起过,死后希望能把骨灰洒向大海,Angie当然想遂爱人的愿。

可Pat的大哥(太保 饰)却坚持要把她葬在寺庙的壁龛里,因为有大师算过,海水克她,不利于安息,也不利于后代的发展。

Angie想为爱人争取一下,却没人肯听她的。

一切以身为“一家之主”的大哥为准。

同样的。

外人,也不能站在葬礼的家属席位上,不能第一个上香。

哪怕Angie在最后关头,还是固执地冲上前,以伴侣的身份给Pat上第一炷香。

在其他人眼里,她也只是个不守规矩的外人。

事实就是这么荒诞。

Angie是Pat身边陪伴最久、情感连结最深、生活中最为依赖的人。

但她这段关系里,实际上是无权的。

如果说,只是礼仪、风俗方面的规矩,忍一忍也就过了。

更无奈的是,两人打拼半生共同攒下的存款、资产,Angie也无权继承。

因为两人没有去国外登记过结婚,Pat也没有留下被公证过的遗嘱。

所以银行不认。

两人联名的保险箱,Pat死后Angie就打不开了。

法律也不认。

两人年轻时一起买的房子,因为不是夫妻没能共同署名,如今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和Angie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是顺理成章地归到了Pat血缘上的亲属名下,也就是大哥一家。

即便Angie能证明她和Pat一起生活过四十年,但若想在法律上获得赡养费,这种关系最多能定义为“收留”。

因为Angie可怜,所以Pat收留她、照顾她。

就和宠物的主人去世后,宠物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一个意思。

这样她倒是可以拿到一些钱,只要舍弃尊严。

Angie想要的不是这些,痛心的也不是这些。

她最痛心的不是遗产无法继承,往后余生的生活很可能会失去保障。

而是,她们相爱的四十年完全被否定了。

她们爱过的证据、自我认同的关系,以及一直对外的形象,全都不作数了。

没有血缘的联系,没有法律的保护,她们的过去之于社会,就像过家家一般。

薄弱至极,不堪一击。

02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杨曜恺参加过的一场讲LGBTQ+群体遗产权益的讲座。

Angie的原型,是一位名叫Ann的老年女同志。

她在伴侣去世后,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遗产,和伴侣的家人打了好几年的官司。

这群所谓的“家人”,实际上是一帮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伴侣刚去世不到两小时,他们就来Ann家陆续往外搬东西,并且说一些很难听的话,甚至歪曲Ann和伴侣的关系,往她身上“泼脏水”。

丝毫不念旧情。

△ 导演杨曜恺采访Ann

而电影里,导演以更客观的视角,呈现了一个更普遍存在的家庭。

Pat的家人们,算不上“坏”,甚至还挺朴实的。

一家人都在老老实实地工作、生活。

大哥在停车场当保安,一把年纪了还要通宵值夜班;大嫂在酒店当清洁工,每天面对堆成山的床单布草;侄子开出租;侄女和女婿带着俩孩子挤在一间小屋过日子。

条件比Angie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也正因如此,当实打实的利益摆在跟前时,情分和道德都成了次要。

更何况,Angie无论是血缘还是名义,都算不上是他们真正的家人。

所有的客气和体面背后,都是绵里藏针的算计。

当律师宣布,Pat的遗产皆由大哥继承时,Angie当众强调那套房子是她和Pat一起买的,那是她的家。

对此,大哥大嫂故意表现得举重若轻:

现在只是在处理法律手续而已

一件事归一件事

晚些再说吧

Sir翻译一下:

“晚点再说”,其实就是“办完手续,我说了算”。

Angie当然听见了他们的小算盘,所以没有同意律师的提议。

但,这件事远远没完。

家人们开始对她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道德绑架。

大嫂以“好姐妹”的身份去和Angie谈心,说羡慕她无儿无女,嫉妒她享了大半辈子的福。

其实就是在卖惨,想通过倾诉自己的不容易,让Angie站在他们一家的角度想想,放弃遗产。

侄女更是直接把Angie请到了家里,让她看看自己带着一家四口住在小破屋里的窘况。

其实早在Pat去世之前,侄女就已经在时不时地和两人抱怨生活。

并且,有意无意地讨好Angie。

又是让闺女画画送给她,又是常常提起小时候住在她们家的快乐日子,搞回忆杀。

如今,姑姑的遗产近在眼前,她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不卖掉Pat姑姑的房子

然后分成四份

这样每个人都就开心了

字字都像是在讲公平,又句句都是自私自利。

听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如此“背刺”自己,Angie心都凉了:

如果你真的当我是亲阿姨

你根本就不会说这些话

相比之下,侄子看起来人畜无害。

他直接表态,说无论如何都站在Angie这边,假如家里要争遗产,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然而,在获得Angie的信任之后,他开始不经意地提起自己的烦恼:

想找一个人长相厮守不容易啦,女朋友嫌他穷要分手啦,自己没本事只能开出租啦……

说完,还特意交代Angie姨,我说这些你别和我妈讲,她不知道的。

Angie被说得有点心软。

不过很快,她等来了这场“戏”的连环套。

几天后,Pat的大哥来给Angie宣布喜讯:侄子的女朋友怀孕啦!

现在就想要一个房子,好好安胎,把孩子生下来,养大。

他们结婚之后

你可不可以搬出去住

这一刻,Angie不再对这家人抱有任何期待。

40年的情义,亲密无间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团圆的家宴……

是一夜间荡然无存,还是从未真正存在过?

其实细节早有说明。

哪怕是Angie的爸妈,也一直当她和Pat只是一对老友,他们会遗憾这两个女孩没嫁出去。

至于她们之间的爱情,父母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

好像现实一直如此。

在大家眼里,男同出柜约等于和家人断绝关系。

而女同出柜则约等于没出。

Pat和Angie之所以此前可以得到祝福,不被“歧视”、坦坦荡荡地在一起生活40年。

也是因为,女同的关系从来没有被看见。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长辈),这段关系与“爱情”无关。

所以Angie的原型Ann女士,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精力,去和伴侣的家人打官司。

她在这个过程中花的钱,甚至远超最后胜诉拿到的赡养费。

没错,她当然不是为了钱。

而是要向这个世界、社会和家庭证明,她和她的爱情真实存在。

她是她唯一的伴侣。

同样的,Angie的“不退让”,也不是为了钱。

而是为了拿回属于这段关系的身份认同。

03

发现没有?

无论是法律还是伦理,所有层面的冷漠都是Angie在独自承受。

而去世的那个人,Pat。

Angie始终没想到,她最后会变成击溃自己的武器。

大哥发现用侄媳妇有孕作为要挟,也赶不走Angie,便搬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就算Pat现在还在世

她也赞成我这样做

因为这句话,Angie也开始质疑自己,质疑这段关系。

毕竟,Pat生前没有和她注册结婚,一起买的房子也没署她的名字,更没有为她们的未来立下遗嘱。

有的只是年轻时的一句承诺:我会照顾你一生一世。

但从电影中有关Pat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得知,她一直是一个精明周全的人。

年轻时,Pat和Angie都是纺织厂女工,后来她带她出来开了自己的工厂,退休后,又一门心思研究投资理财,上老年大学学习电子商务,还准备做自己的老年人服装品牌。

这样的人,会马虎到连遗产都没规划过吗?

还是说,Pat怕Angie继承遗产后,会不管她的家人?

在种种“不信任”的胡思乱想之下,Angie去求助了自己的律师朋友。

面对Angie的无助与失望,律师朋友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倒上两杯威士忌,终于松口:

她打开了一份未签署过的文件,上面是Pat生前拜托她草拟的遗嘱。

房子以及所有财产,全部留给她的终身伴侣——Angie。

至于为什么没签,为什么只是草稿?

虽然导演在一些映后解释过,是因为Pat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去思考、完善。

但也不禁让人去猜,这份思考中,夹杂了多少“摇摆”。

Pat对Angie的爱是真的,但割舍不下自己的家人,也是真的。

影片最后有一段闪回,Pat跟Angie说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她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7岁,爸爸跑了,她被妈妈寄养在一个不认识的人家里两年,受尽欺负,以至于后来,听到“一家人”三个字,就好想哭。

那为什么,还要因为这些小时候没有善待过她的家人而“摇摆不定”?

Sir认为,这和杨曜恺导演的前作《叔·叔》讲的东西有点相似。

《叔·叔》的主角,也叫Pat(阿柏),在自己的感情和家庭之间,他最后选择了家庭。

不是因为这个家有多温暖,相反,它是阿柏压力的来源之一。

但东亚人的感情就是这么复杂,或许只有极少数年轻一代的人可以“不被绑架”。

而对老一辈的LGBTQ+群体来说,在现实社会的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其实不是在选择。

更多是,别无他选。

叔叔们不出柜,是为了不让家人伤心,更是为了家人和自己能继续在社会立足。

pat没狠下心,去直接签署遗嘱,也是因为她考虑到了大哥一家的困难。

而她一拖再拖的结果,就是突然离世后,被动选择了家人。

但。

无论是Pat还是阿柏,他们都无法真正做到放弃任何一方。

他们有不舍。

所以阿柏最后才会一个人去教堂,在阿海和家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信了教。

因为他想死后,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和爱人阿海重逢。

他们也有挣扎。

所以Pat的遗嘱修改了无数次,却没想过死亡来得那么突然,最终只留下一纸草稿。

然而,Angie却因为她这份草稿的挣扎,原谅了一切。

从始至终,她都不是为了要钱。

而是想要一份确定的爱,以及希望这段关系被认可。

无奈的是,现实薄凉。

社会还未真正容许他们确切关系的存在,家庭也依旧对这种身份难以理解、共情。

甚至避之不及。

Ta们的世界,或许也就剩下不被保护的爱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