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眼底照相”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5-01-11 15:56  浏览量:2

如何让市民“少得病、看得好病”一直是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使用眼底照相机、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救治中心、建立肿瘤患者康复管理中心……市政协委员结合各自临床工作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普及眼底照相机使用
市政协委员、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丽君表示,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很多患者因视力明显下降才就诊,此时往往已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大大增加了失明的概率。如果市民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目前大连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既缺乏专业的眼科医生,又普遍缺少眼科设备,导致眼科疾病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
对此,赵丽君建议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普及眼底照相机的使用。“我们常说,‘眼底一张照,疾病早知道’。眼底照相机不仅能够帮助诊断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的视神经萎缩等眼科疾病,还能为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工具。”赵丽君说道,眼底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在直视下无创观察到的血管,可以反映全身血管的病变情况。通过拍摄眼底视神经和血管,配合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时,可以将患者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建立肿瘤患者康复管理中心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术后及治疗后的康复管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完善。”市政协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顾春东说道,肿瘤患者往往面临康复服务分散且碎片化、缺乏专业康复指导人员、心理支持服务严重缺失、康复管理的标准与规范不明确等问题。
顾春东建议,构建一体化康复管理机构。以肺癌为例,建议政府立项整合医疗资源,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建立肺癌患者康复管理中心,配备专业的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和一站式康复服务。 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救治中心
“据统计,60岁及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30%以上,且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市政协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栾永表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一旦跌倒,极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又因为许多老年患者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大量患者伤后不能得到合理救治,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伤后长期卧床,进一步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许多患者在半年内死亡。
为降低“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发生率及致死率,栾永建议,加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建议家属将骨质疏松筛查纳入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政府适时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筛查;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骨密度检测等筛查手段,结合健康教育,增强预防意识。建立“基层筛查—大医院诊断治疗—基层长期管理”的闭环模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分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物供应保障,推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尤其是让新型药物更可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依托大医院的专科诊治能力,推广骨质疏松的标准化诊疗指南。
同时,还要完善骨折救治、康复和再骨折预防机制。依托市内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救治中心,完善医联体转诊制度,开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转诊绿色通道,保证患者伤后48小时内完成手术治疗。在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的骨折康复科室,为术后老年患者提供规范化康复训练。建立骨折高危人群数据库,对初次骨折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防止二次骨折。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