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年人骨骼健康“亮红灯”摔倒最易导致髋部骨折

发布时间:2025-01-24 10:39  浏览量:11

冬天,对于老年人而言,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骨骼健康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因骨质疏松症和地面湿滑,高龄老人们不慎摔倒后更易发生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尤为常见,且严重者甚至可能致命。

近日,柯桥区中医医院关节创伤科连续收治了多位8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中不乏百岁高龄的老人。这些老人大多因摔倒而导致髋部骨折,多表现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类型。

夏履镇的103岁夏奶奶,作为家中的“老宝贝”,一直受到子女的悉心照料。然而,近日她在出门散步时,不慎脚下打滑摔倒在地,顿时感到剧烈疼痛,无法行走。家人见状,立即将她送往柯桥区中医医院。经过检查,夏奶奶被确诊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卧床后翻身困难,保守治疗不仅护理难度大,而且疼痛和长期卧床可能诱发的并发症会直接威胁到生命。”柯桥区中医医院关节创伤科副主任医师周园园说。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团队决定为夏奶奶进行手术治疗。

随后,关节创伤科医生团队迅速展开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和规划。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配合下,关节创伤科主任医师黄永梁手术团队为夏奶奶实施了手术。经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夏奶奶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步恢复。

黄永梁主任医师表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我国老年人髋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骨骼受累尤为严重,摔倒时即使受到低暴力冲击也可能导致骨折。一旦发生骨折,患者难以站立行走,卧床时间长,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股骨粗隆间骨折因此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40%。

“像这样的手术,我们科室2024年一共做了123例,绝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黄永梁说,虽然患者预后经过科学康复,多数都能在助步器辅助下实现负重行走,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之后患者就可以放松警惕。他提醒,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如果不借助辅助工具,如拐杖等,很容易发生二次、三次骨折。

87岁的金阿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短短4年里,她因骨折反复入院,原因竟是担心拄拐难看而选择不拄拐,结果屡次摔倒致骨折入院。

那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髋关节骨折呢?周园园建议,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年度骨密度检查、日常补钙和维生素D必不可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选择既保暖又灵活的衣服,户外地面湿滑时避免户外活动,非要外出,则要穿好防滑鞋;优化居家环境,在浴室等湿滑区域铺设防滑垫,墙面安装扶手等;变换体位时要稳,落座和起身时候一看再看,确认环境安全后缓慢落座或起身;对于已经发生过骨折的老年人,术后康复同样重要,必须遵循医嘱进行科学锻炼,合理使用辅助工具,避免再次受伤。

全媒体记者 何倩霞 文 吕钢 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