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病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60岁后,尽量改掉5个坏习惯
发布时间:2025-03-18 22:45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年痴呆的病例越来越多,很多人到了晚年才发现,记忆力一点点下降,有时候连刚刚发生的事情都会忘记,甚至连熟悉的地方都会迷路。
这个病并不是突然到来的,而是长期生活习惯和大脑功能衰退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发现,某些生活方式会让大脑的老化速度加快,甚至让神经元的损伤比正常衰老更严重。若不予调整,认知能力下降的速率或许会较正常衰老快两至三倍。
60岁以后,如果能改掉一些加速大脑退化的坏习惯,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长期缺乏社交,是很多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大脑是高度依赖外界刺激的,社交活动可以提供大量的认知挑战,比如语言组织、情绪识别、逻辑思考等。
研究发现,长期独处的人,大脑的神经连接会减少,尤其是负责记忆和认知的海马体区域,萎缩的速度比经常社交的人快约30%。
一项对超过一万名老年人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独居且社交圈狭窄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经常与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的人高出60%。
如果长期缺乏社交,语言能力、思维灵活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连情绪调节功能都会变差,让大脑进入一种低活跃的状态,导致神经元的退化加速。
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年纪大了,饮食变得单一,不爱吃蔬菜,或者过度依赖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白面条、甜点等。
这类食物的血糖指数较高,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血糖波动大,而血糖波动会影响大脑的代谢,使得神经元更容易受到损伤。
一项涉及近5000名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长期高糖饮食的人,发生认知障碍的概率比控制糖摄入的人高出50%以上。
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血糖过高会影响大脑的血管健康,增加脑部炎症,导致神经元功能下降。
除了高糖饮食之外,长期缺乏Omega - 3脂肪酸亦为一个问题。Omega - 3乃脑细胞膜的关键构成要素,有助于维系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并且能够削减脑部炎症。
如果饮食中过于缺乏这类健康脂肪,神经元的稳定性会下降,大脑的修复能力也会变差,让认知能力下降得更快。
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清除功能,导致有害物质在神经元之间堆积。
大脑在清醒状态下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包括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些废物需要在深度睡眠时由脑脊液系统清除。
如果长期睡眠质量差,清除功能下降,这些废物就会在神经元之间积累,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睡眠充足者高出近48%。
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海马体的功能,而海马体是负责记忆的重要脑区,如果它的功能受损,短期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缺乏运动将致使脑部血流量降低,进而使大脑长期处于供氧匮乏的状态。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久坐不动的人慢40%左右。
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物质有助于修复神经元,减缓大脑衰老。
特别是抗阻训练和有氧运动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改善大脑的代谢功能,减少炎症反应,让神经元的连接更加稳定。
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大脑的血流供应会变差,导致海马体萎缩,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长时间处于慢性压力下,会导致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过度激活,影响神经元的功能。
压力过大会让大脑长期处于高皮质醇水平的状态,而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在短时间内对应对危险有帮助,但如果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破坏海马体的神经连接。
研究发现,长期焦虑、压力过大的人,记忆力衰退的速度比压力小的人快20%-30%。
此外,慢性压力还会影响大脑的血管健康,增加脑部微血管病变的风险,而这些微小的血管病变可能不会立即影响生活,但长期下来,会让大脑的供血能力下降,使得神经元功能逐渐退化。
那么,既然这些习惯可能会加速大脑的退化,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能改掉这些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老年痴呆?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已经有这些习惯,比如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长期压力大,那么在60岁以后是否还有机会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逆转大脑的衰退?
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大脑保持更好的活力,让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稳定?
如果能够找到关键的调节机制,是否可以让大脑的衰老过程变得更可控,甚至让部分受损的认知功能得到恢复?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