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最早信号不是忘事!医生:频繁出现这几异常,大脑或病变
发布时间:2025-03-25 14:36 浏览量:2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一提到“老年痴呆”,脑子里立马就跳出一个词:忘事。今天忘了钥匙放哪儿,明天想不起来刚吃过什么饭,过两天连老熟人也记不清是谁了,好像所有人都默认了“健忘”是这场病的第一道警告。可我得告诉你,真不是这样。
忘事,往往不是最早的那个信号,等你开始频繁健忘了,很可能这病已经在脑子里偷偷扎根好一阵了。
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哪些异常信号,一旦频繁出现,就要警惕——你的脑子,可能真的出了问题。
很多人以为上了年纪走路慢,是肌肉、关节老化了,是腿脚不利索了。可我告诉你,不全是。真正让我警惕的,是那种走起路来没有目的性、脚步不带劲儿、动作变得拖拖拉拉的人。
特别是走到一半忽然发愣、找不到方向、甚至不清楚自己要去哪儿,这种不是骨骼问题,而是大脑的“导航系统”出了毛病。
我以前在神经内科带实习生查房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位患者。他是被女儿推着进来的,说是腿不行了,走不动了。但一检查,他的腿部肌力完全正常,骨头也没有问题,就是走不快,而且步子没规律,迈一步、顿一下,有时候还突然站住不动,眼睛瞪着前方发呆几秒。
后来我们做了脑部影像检查,才发现他的额叶和顶叶之间的连接区域出现了萎缩——这个区域正好负责运动计划和空间感知。
很多老年痴呆患者在初期不是“忘东西”,而是“忘动作”。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大脑没法发出准确的“怎么走”指令,这才导致走路一顿一顿的。这种情况,临床上叫做“步态障碍”,是痴呆早期比较隐蔽但极其关键的一个信号。
大脑变病,可能先影响的是身体的“节奏”,不是记忆的“芯片”。可惜的是,很多家庭看到老人走路慢,就给买拐杖、轮椅,想着是“腿不行了”,结果忽略了脑子才是“总开关”。
你可能想不到,一个人开始对食物的味道“不讲究”了,甚至连臭的、坏的都吃不出来,这也可能是大脑变病的早信号。
很多人会以为老人口味变清淡,是因为“年纪大了口重了淡了”,其实嗅觉系统的退化,才是背后的真相。而这个嗅觉变钝的变化,有时候比健忘还要早个两三年出现在大脑病变的人身上。
我在医院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位退休教师,家属说她最近饭吃得少,说菜没味道了,还怀疑是家里人做饭不用心。
但她自己烧饭也说“闻不到香味了”,更离谱的是,冰箱里坏掉的虾她竟然没闻出来,还拌着吃下去,结果肚子痛了一晚上。检查后才发现,她嗅球这个区域已经有了明显的萎缩,而这个地方恰恰是我们大脑识别气味的第一个中转站。
我们的大脑其实很依赖气味这个“小信使”,它能帮我们判断食物是否安全、识别熟悉的环境甚至辨认亲近的人。当这个系统一出故障,大脑的其他功能也往往已经出现了隐蔽的损伤。嗅觉,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神经功能,可一旦它出问题,大脑往往也已经“短路”了。
有的人年纪一大,就开始变得“慢悠悠”:问话得等半天才答,出门总是磨蹭,甚至连买东西找零钱都慢得让人着急。很多家属以为是老人变“轴”了,其实不是,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了。这种情况和记忆力没太大关系,而是涉及到“执行功能”和“信息整合”。
我记得有一位退休的财务人员,来看病的时候,连医生问“你今天几点吃的早饭”这种简单的问题,她都要想半分钟才答得上来。
可她记性并不差,连自己10年前存折里的余额都能背得出,但做事就特别慢,什么都得反应一阵才能动。这种“慢半拍”的状态,其实是大脑前额叶的整合功能在退化。
有些老人自己也觉得“脑子转不过来了”,但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这时候,家属常常误判为“年纪大了就这样”,实际上是认知效率在下降,脑子里传输信息的“线路”堵了、慢了,才让他们做事变得拖拉迟缓。
如果只是单纯记不住事儿,那还不算太早期,但反应慢,那就可能是痴呆来之前大脑发出的第一封信。
还有一种更被大家忽视的表现,就是老人性格变了,突然爱发火,爱钻牛角尖,敏感得像根绷紧的弦。你说一句无心的话,他能生闷气一天;
做个饭菜稍咸一点,就说你故意整他。这时候很多家属都以为老人“老小孩”了,脾气越来越怪。可我见得多了,知道这不是性格,是大脑情绪调控系统出了毛病。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建筑工地退休的工人,他以前脾气特别好,出了名的好说话,可退休不到一年,家里人发现他变得特别暴躁,电视遥控器没电都能摔在地上。
刚开始以为是空巢综合征、退休不适应,可我一看他的眼神和说话方式,就知道不是简单情绪问题。他开始对家人产生敌意,说有人偷看他手机,甚至觉得邻居在骂他。
情绪调节是个特别细致的过程,大脑里有多个区域要协调配合。一旦这个系统不灵了,人就会“变得不像自己”。很多患者家属等到老人开始“骂人打人”才知道问题严重,可那时候,错过了太多干预的黄金时间了。
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老人最近老是走得奇奇怪怪,变得特别没耐性,老说饭没味儿,总是发呆、反应慢,又说不出哪儿难受,请别再简单地归为“年纪大了”“变懒了”“性子拧了”。
这些看起来像小毛病的表现,很可能就是大脑在向你求救。等你看到“记不得事”那一步,其实病已经走得很深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痴呆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邓勇.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微小RNA-206和微小RNA-186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