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最初症状不是忘事!医生:频繁出现这4异常,大脑已病变

发布时间:2025-03-25 17:15  浏览量:5

最近在门诊时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记忆深刻。

患者是一位姓刘的大爷,今年80岁高龄,却自己一人来到医院就诊。护士和医生一开始见到他,都以为是家人暂时去上卫生间了。没想到老人却说:“家里年轻人工作忙,我觉得自己身子骨还不错,就一个人过来了。”

看着老人口齿清楚,说话有条理,甚至能流利报出门诊预约挂号的方式,并不像是认知能力出现了问题。“大爷,您哪里不舒服啊?”医生关切地问。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是脑子年纪大了糊涂,还是出了别的问题。我记性倒还行,平时邻里亲戚们的事情,都记得明白,可就是最近总觉得脑子反应慢,做事不如以前利索。有时候家里开个电视、用个洗衣机什么的,我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会突然一下子懵掉,长时间坐着发呆,让我挺烦心的。”

医生细心地问:“家里孩子都知道您这个症状吗?”

刘大爷摇了摇头,有些失落地说:“唉,不想麻烦他们,年轻人天天在外面奔波,我这把年纪,又不想叫他们额外操心。”

医生心里明白,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老人自己来就诊的主动意识难能可贵,可又让人不免心疼。通过一些初步检查和详细征询病史,医生发现,老人虽然记忆尚可,但其实他已经出现了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

通常在大众观念中,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期症状就是健忘,经常忘事,记忆力明显下降。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最初的表现却并非健忘那么简单。医生指出:老年痴呆在记忆受到明显影响前,往往会先出现以下四种异常表现,而这些症状经常被家人忽略,耽误了最佳干预时间。

刘大爷平时自己觉得表达没问题,但细问之下会发现,他最近经常词不达意,出现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替代,有时会用笼统词汇代替具体事物,例如最近将“筷子”说成“那个夹菜的东西”,或者用手比划代替语言表达。老人平日里生活简简单单,旁人难以及时察觉,但若细心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

其实刘大爷也提到过,自己前些天出门买菜,走着走着莫名觉得路似乎不太对,但仔细看看旁边的商场、街道分明是熟悉的地方,一度让他感觉心慌。类似问题如果频繁发生,一定要提高警惕,说明认知出现风险。

以家务为例,做饭烧水本是日常简单任务,刘大爷却明显感到费劲,有时煤气灶火开着,但一瞬间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有一次甚至锅烧焦了才缓过神来。这已非简单老化问题,而是认知功能的实质性损害表现。

原本性格开朗的刘大爷最近越来越不爱外出,不再热衷与邻居聊天,总爱独自坐着发呆,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脾气也比以前大,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引发争执。情绪障碍虽然并不直接体现为记忆力减弱,但却是痴呆初期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往往容易被忽视。

综合检查结果显示,刘大爷已属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这一阶段属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前期阶段,大脑已逐渐开始病变。这种病变目前医学领域虽然无法彻底逆转,但若能进行及早筛查、正确的药物治疗、适当的认知康复干预,并给予情绪上的关心和生活上的帮助,可以延缓病情的快速恶化,大幅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看着刘大爷有些忐忑的神情,医生温和地说:“咱们发现得及时,现在干预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我给您开一点药物,您最近也尽快告诉家人,争取下周带家人一起来复诊,咱们共同努力,会控制得不错。”

刘大爷点头答应,神态轻松不少,也答应医生回去后第一时间向孩子们说明真实情况。

老龄化社会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借助这个真实的案例提醒广大子女:发现老人出现以上四个异常表现之一,不要简单归结为衰老或糊涂,应及早就医检查。细心留意老人的细微变化,多陪伴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让疾病悄悄伤害我们最敬爱的长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