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最早信号不是忘事!医生:频繁出现这3异常,大脑已病变
发布时间:2025-03-26 15:59 浏览量:2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人一听“老年痴呆”这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老了,开始记不住事了?是不是刚放下手机,转头就忘了搁哪儿了?
但其实啊,这只是咱们对老年痴呆最表面、最常见的一种误解。
真正的大脑病变,往往在“忘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早期的信号,根本不在“记忆”这块儿,而是在一些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的小动作、小情绪和小习惯里。
你以为只是年纪大了,脾气差了点、走路慢了点、爱胡思乱想了点,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可能正是大脑在悄悄“亮红灯”。
很多人觉得年纪一大,做啥事儿慢点儿、笨点儿,是正常的事,但有些“慢”,不是岁月的锅,而是大脑在悄悄地出问题。
尤其是那种突然就不爱做家务了、不愿意做饭了,甚至连熟悉的菜都不知道怎么下锅,明明几十年如一日做的家常菜,今天拿起刀来却忘了先切什么,这种“手脑不协调”的状态,其实是大脑前额叶和顶叶区域功能在下滑。
你看,之前碰到一个做了三十多年糕点的退休工人,本来做东西又快又好,但家人说他近几年经常把面粉当成糖,揉面的时候手法也总出错,打蛋打到半截发呆,连蛋黄蛋清都分不清楚了。
有一次家里叫他做个简单的红豆饼,他竟然从锅里捞出一个煮糊的锅铲。
医生一查,不是身体哪儿不好,是大脑的执行功能出了问题。
这个执行功能是大脑前额叶管的,一旦这个区域出毛病,人就容易出现动手障碍、步骤混乱、顺序颠倒。
这类人其实记忆还行,聊天能聊、事儿能说,但一旦让他们自己做点事,哪怕是烧个水、换个灯泡,就手忙脚乱、出错不断。
很多人误以为是“老糊涂”,其实这比糊涂更严重——这叫功能性操作障碍,是轻度认知障碍往重度走的典型表现。
如果一个人以前做事利落,现在经常卡在中间不知所措,这种“卡顿”,你千万别当小问题。
很少人会把“走路姿势”跟大脑联系起来,觉得就是腿脚不利索呗,可能是骨头不好、肌肉松弛。但实际上,有一种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大脑早期病变信号,就藏在走路里。
尤其是那种“缩着肩膀、头往前探、脚步碎而不稳”的走法,说话声音也变小,动作变慢。
这种变化,很可能是中枢神经控制运动的区域——特别是基底节、黑质这些区域,在慢慢失去调节能力。
以前接诊过一个退休的中学教师,是那种板正又自律的人,走路一向挺拔利落,可忽然开始走得一瘸一拐,还喜欢双手揣兜。
家人以为是关节炎,结果检查后才发现,他脑部的纹状体区域有萎缩迹象,属于早期的路易体型病变。
而这个病变最早期的表现,就是步态紊乱,动作缓慢,常常伴随着轻微的表情淡漠,说白了,就是人看着像没了表情包,动作也像按了慢放键。
很多人误以为是帕金森,但其实路易体痴呆也是痴呆的一种形式,而且起步就是运动系统和认知系统一起受损,不是只有记忆问题那一种“老年痴呆”。
它早期往往先在动作上出毛病,像走路不协调、转身不顺畅,甚至是穿衣服时老穿反、扣错扣子,而这些都和大脑深层结构的病变有关。
千万别小看这种变化,因为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大脑还有可逆的空间,一旦错过,连走路都可能失去自主。
有些人以前脾气特别好,做事也周到,突然变得易怒、多疑、甚至爱发牢骚,这不是单纯的性格变了,而是大脑情绪调节功能出问题了。
尤其是额叶和边缘系统这块,如果出现了病变,就会让人的情绪管理出现明显障碍,情绪起伏大、容易哭、容易急,有时候还会出现强迫症状,比如反复锁门、反复洗手,甚至开始怀疑家人偷了东西。
我记得有个做了二十年银行出纳的人,干活一向严谨安静,结果退休没几年,就突然爱跟人吵架,连楼下的邻居晒衣服都能让他骂半天。
家人以为他只是退休后没事干,心里空落,就带他去旅游、参加社区活动,但他依旧控制不住地发火,甚至一次吃饭把汤泼到家人身上。
后来神经科医生查了脑功能,发现边缘系统过度激活,海马体和前扣带皮层功能下降,已经属于“行为变异型”老年痴呆的早期了。
这类情绪变化,特别容易被误判成“更年期”或者“孤独症”,但其实它们反映的是大脑在失控,尤其是那些原本很温和、突然变得攻击性强、偏执多疑的个体,要高度警惕。
还有一类情况是“情绪扁平化”,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喜怒哀乐都变得无动于衷,家里有人过生日不高兴,电视上看到灾难也无感,别人说话他也不回应,这种“没情绪”,不是佛系,而是神经退行的表现。
一项研究指出,大脑额叶和海马区的萎缩,最早期往往表现为情绪失控或情绪淡漠,而不是记忆下降。
这意味着,很多人等到发现父母开始“忘事”时,其实情绪系统早已“短路”好几年。
你可能发现了,这些变化——动手能力变差、走路方式改变、情绪反常,看起来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痴呆”,但其实就是认知功能在一个个系统中悄悄崩塌。
认知不只是“记忆”一个功能,大脑是一个网络结构,不同区域之间的协作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在动作、行为、情绪等各方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只“忘事”。
比如动手能力差,是前额叶和顶叶间的连接弱化;走路出问题,是黑质-纹状体回路的功能衰减;情绪变化大,是边缘系统和前额叶之间的通路在衰退。
这些断连,就像电路板上的导线断了几根,虽然灯还能亮,但闪烁不定,很快就会彻底熄灭。
所以老年痴呆的早期,真正的重点不是记忆,而是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变化。
如果你身边有长辈,哪怕记性还行,但突然变得懒得动手、走路姿势怪异、或者爱发脾气、没精神,那可别只是安慰自己说“人老了都这样”,很多时候,正是“人老了不能这样”,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只要抓住这三个信号,很多痴呆其实是能推迟、甚至部分逆转的。咱们得从这些“不像痴呆”的表现里,看出最早的大脑病变苗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刘丹菊.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合十礼护理方案的构建,护理学报,2024-06-25